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基金經理對後市不悲觀 重點關注三大主線

  近期A股市場波動較大。一批資深公私募投資經理對於後市卻並不悲觀。他們認為,不管市場如何波動,要知道關鍵時刻應該做什麽,即通過深入的基本面研究,選出優質的好公司。在他們看來,優秀企業最終會穿越周期,創造出巨大的阿爾法收益。

  目前來看,估值底基本成為一致預期,但金融去杠杆及外部摩擦仍在繼續,這意味著,“磨底”過程會較長,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是耐心收集優質公司籌碼的階段。

  對於後市的投資布局,基金經理主要遵循三大主線:其一,被低估的金融、地產等龍頭公司;其二,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小的消費和醫藥;其三,長期戰略性布局科技創新的成長龍頭股,等待公司自身創造價值的實現和市場情緒在未來某個時點的回歸。

  估值底成共識

  據業內一位基金經理統計,從歷史數據來看,目前A股估值已經低於2016年2月滬指2638點時的估值。如果從市淨率來看,則基本接近滬指2000點左右的水準。

  如果進行縱向比較,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上證綜指目前估值12倍PE,已大幅低於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24倍PE。放眼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來看,A股市場已經被低估。

  一位資深的私募投資經理感慨,自2015年6月以來,A股市場個股跌幅中位數已經超過70%,這是較為明顯的底部信號。他坦言,願意去承擔一些短期波動,因為一些個股已經具備非常好的“性價比”。

  長信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葉松判斷,市場處於底部區域,“磨底”過程會較長,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應該是耐心收集優質公司籌碼的階段。

  白馬股有望率先演繹估值切換

  不少基金經理認為,當前白馬股估值已經較為便宜,有望率先演繹估值切換行情。

  長信基金的總經理助理安昀認為,白馬股的盈利相對更可測,因此,白馬股的估值切換應該會比較順暢。

  金融行業方面,一些大行的估值已經降至0.8倍PB,隱含了較為悲觀的預期。安昀認為,大行的風險可控,從絕對收益的角度看,未來存在比較確定的估值修複太空。

  長期看好消費與科技創新

  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小的醫藥和消費股,再度成為資金“抱團”的方向。事實上,就長期而言,消費和科技創新,依舊是基金經理眼中值得戰略布局的方向。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資訊技術產業對GDP增量的貢獻率穩步提升,中國經濟結構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調整。”滬上一家基金公司權益部投資總監認為,未來A股更大的機會,還是在新能源、半導體、5G等板塊的成長股龍頭上。

  談及對科技成長股標的的選擇,葉松表示,電子領域裡,消費類電子的國產替代進程接近尾聲,但還有很多領域的國產替代進度會逐漸加快,下一輪行情的主流資產還在陸續登場過程中。

  事實上,如果仔細梳理,不少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都已具備長期投資價值。一位有著20多年投資經驗的外資投資經理觀察到,有很多跟互聯網相關的行業,中國已領先於全球。中國在製造價值鏈中越來越往高附加值攀升,華為、小米、OPPO、VIVO的手機,跟蘋果手機相比差距越來越小,大疆無人機佔全球市場的60%,這在以前都是很難想象的。中國的高附加值產品將越來越多,新經濟的表現也越來越強,這些都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對於創新產業的前景仍然看好。就基金操作來看,在布局創新產業時會更深入去了解,以避開許多“偽科技”企業。

  融通基金的基金經理張延閩坦言,其管理基金的組合目前在科技板塊的配置不足,接下來會利用市場調整擇機增加比例。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