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什麼會性早熟? 奶粉還是奶瓶?還是雞翅和豆漿?

前些天有位朋友顧問我,感覺女兒才7歲多好像就乳房開始發育了。

她查了下關於性早熟,嚇了一跳,原來性早熟不僅僅是讓孩子因為太小不懂事而自卑,更嚴重的是導致長不高!

一直關注孩子營養的她坐不住了,急求我支支招。

我說這個問題其實我也有關注。

為什麼?

米蘇從小一直超高,身高曲線在98-99%,現在剛滿7歲已經馬上一米四了。

大家都開玩笑說這是母乳餵養好的集中體現啊,畢竟米蘇母乳時間不也短。

但是其實我內心還是會有些擔心她是提前發育。

做媽媽不容易,長的矮擔心,長得高也擔心。

沒知識瞎擔心,有知識想太多也擔心。

還好我並沒有給她吃過亂七八糟的添加劑很多的東西,所以內心還算淡定。

性早熟近些年呈井噴態勢,不得不關注一下。

但是我們的家族確實有提前發育從而最終身高受限的先例,所以我依然非常擔心她全班幾乎最高的身材。

我的弟弟當年就是屬於生長非常快的孩子,上小學時和人家上初中的一樣身高,小學畢業就一米六了,結果他的身高一直停留在小學畢業後,連一米七都沒有,我的父母身高都不錯,所以當時雖然也做了檢查,但是因為條件所限,激素啊骨齡是沒有的,也沒有干涉,成了終生的遺憾。

當時到底是後期營養不夠?還是其他問題(比如因為家庭變故導致內源性激素問題),也無法查證了。

說回性早熟,性早熟就是孩子提前發育,即乳房發育,陰毛、腋毛出現,身高、體重迅速增長,外生殖器發育。

很多人都認為「病從口入」,自然性早熟也是和吃的密切相關。

於是蜂王漿、牛奶、雞肉、豆漿,紛紛成為被懷疑對象。

憑心而論,這個懷疑不是沒有道理,畢竟現在全民營養過剩,就這還有很多家長仍然覺得營養不夠繼續每天兩頓奶粉給上學的孩子喝著。

難免讓人覺得確實這這些導致了性早熟。

影響發育的是下丘腦弓狀核,含有神經內分泌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會製造並釋放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刺激下,垂體開始製造黃體化激素和促卵泡激素。這兩種激素被釋放到血液中,刺激卵巢製造雌二醇(主要的雌激素)、睾丸製造睾酮(主要的雄刺激),從而分別讓女孩和男孩的身體開始青春發育。

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到弓狀核的功能,例如,脂肪細胞分泌的瘦素能夠刺激弓狀核製造並釋放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除了下丘腦-垂體-性腺這條控制路線,青春發育還有第二條控制路線,那就是腎上腺也會分泌某些雄激素影響到青春發育。

所以非遺傳性而後天性的胖不是好事,胖確實可以導致性早熟。

那些以孩子胖為榮耀的家長,可以閉門思過一下!

此處要說的還有牛奶,牛奶中確實含有雌激素,它們也能在人體內發揮作用,但是牛奶中的雌激素含量非常低,如果你喝的是天然的牛奶,而不是經過深加工的奶粉,其實不應該擔心牛奶導致性早熟。

但是奶粉是深加工產品,是否添加了哪些成分有可能導致性早熟?就說不清。

之前也發生過奶粉導致性早熟的風波,後來也不了了之,產業鏈太大,利益鏈太長,不是那麼容易搞清楚的,不要問我,我也不清楚。

在一個被收買的世界,想聽到真話是困難的。

不用百度 。

你能度到被收買的言論,卻未必是真相。

不過在世界上各個國家,一歲之後的孩子,鮮有大規模飲用奶粉的是事實!

只有在中國,大概是奶粉廣告實在過於強勢,軟文廣告實在過於洗腦,紛紛認賊作父,表示「只是性價比問題,我們寧願貴點吃奶粉。」

甚至有媽媽給一歲後的孩子不喝奶粉就被圍攻,認為她「害了孩子!」

一個一歲後給孩子牛奶而沒有給奶粉的媽媽被圍攻,大部分媽媽認為奶粉應該喝到三歲!其實這個孩子牛奶不耐受,連喝牛奶都未必是好事。什麼時候牛的奶而非母乳,成為這麼重要的事情了呢?是個迷思!

是誰在害了孩子,大概需要很多年才有答案。

孩子從一歲之後任何食物對他也只是食物,不存在奶粉更適合孩子腸胃的說法。

甚至不喝奶製品也不會缺鈣和蛋白質,因為日常食物中你分解任何一個食材都會發現它的營養表非常豐富,不比奶粉罐上寫的少。

如果你確實擔心性早熟,遠離真正有爭議的產品和全世界本就不採用的餵養方式,應該是理智的。

所以我給這個顧問我的媽媽的建議是:停掉你們每天在喝的兩頓奶粉。均衡飲食,少吃深加工。

這麼大的孩子,真的還有必要喝奶粉嗎?

真的被「奶粉喝到7歲,甚至終生」忽悠的不輕。

奶可以喝,但並不是說奶粉。

飲食中均衡是王道,不要偏頗就不必擔心。

至於蜂王漿和豆漿及雞肉,反季水果含有激素都是無稽之談,植物激素除非你攝入很大量,否則都不會有問題。

非法添加物確實可以讓食物變得更好吃更可口甚至看起來更天然,但是也應該注意負面影響,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食物本來的樣子,這些非法添加劑本來就不應該入口,是否能夠引起性早熟我們也不得而知。

所以非法添加劑是否能夠導致性早熟沒有研究,但是也應該避免!

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有可能性早熟呢?

體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一旦脂肪量達到一定程度,身體就會以為具備了繁育下一代的條件,就會進入青春發育期。

從人類進化生物學的角度很容易理解,很多研究也都證實了這一點:青春發育的開始時間與體重高低有關,肥胖更是性早熟的危險因素。

所以奶粉能讓體重增加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們是否需要如牛犢一樣的體格,可能就見仁見智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環境激素」。

例如有些嬰兒奶瓶、奶粉罐、輔食罐中含有的雙酚A。

雙酚A的化學結構能夠與雌激素受體結合產生雌激素活性。有許多項研究顯示,孕婦及嬰幼兒即使接觸到低劑量的BPA,也可能影響到嬰幼兒的大腦和內分泌系統的發育。

因此,在選購奶粉、果泥等時不要選有樹脂內壁的罐頭包裝,而應該選擇玻璃瓶包裝會更安全些。

性早熟問題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順其自然顯然更加好。

盡量用對地球和人類都更加安全的較少含有添加劑的產品。

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又軟又薄又不起坨的尿不濕,卻是以添加了柔順劑,漂白劑,石油提取物為代價的,在地球上很多年都無法降解。

如同使用塑膠袋確實輕便簡單,但是卻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

尊重每個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而不是追求自以為是的更高更胖,比關心非正常又高又胖更應該被重視的,是性早熟問題。

父母不易,在紛繁複雜的環境裡,什麼都要注意。

但是別錯怪雞翅和豆漿就好。

(文章來源:中國醫療自媒體聯盟成員 微信公眾號:男姐有話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