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子公司連續兩年未完成業績承諾 百花村還被戰投減持

  每經記者 陳星 朱萬平 每經編輯 胥 帥

  2016年,主營煤炭業務的百花村以資產置換、現金收購等方式納入華威醫藥,希望向醫藥研發服務公司轉型。但前兩年,華威醫藥未曾一次達到業績承諾,如今,華威醫藥原實控人張孝清更是被立案調查。這不禁讓外界擔憂華威醫藥的未來前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子公司連遇波折,百花村在今年還遭遇瑞東、禮頤等戰略投資者的減持,減持比例不小。

  去年計提商譽減值6.23億

  2016年3月,百花村擬以19.46億元價格收購華威醫藥100%股權。交易對手華威醫藥控股股東張孝清作出業績承諾。

  2016年,華威醫藥實現淨利潤8838.14萬元,業績承諾完成率為88.38%;2017年實現淨利潤為6235.44萬元,業績承諾完成率為50.69%。2017年的數字還是經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調減前的利潤數據。

  華威醫藥成為拖累百花村公司業績的“包袱”。百花村收購華威醫藥,形成了17.04億元的高額商譽。百花村2017年計提商譽減值6.23億元,致使百花村去年虧損超5億元。

  據審計機構對華威醫藥的收入預測分類,華威醫藥的主營業務主要分為仿製藥研發、臨床試驗服務、醫藥中間體三大板塊。

  但華威醫藥的實際業績卻澆了“一盆冷水”。2016年、2017年度,華威醫藥的仿製藥研發、臨床試驗服務和醫藥中間體三項業務收入,無一達到預測值。

  審計報告顯示,2016年華威醫藥營收和扣非淨利低於預測的主要原因為臨床試驗服務收入低於預測值。雖然該年度,華威醫藥簽署的相關服務合約數量遠超預測,但僅有4個合約可確認收入,其他合約收入未能確認。2017年,大部分臨床試驗服務合約不能確認收入的情況同樣存在。

  按照其收入確認原則,華威醫藥簽署的大量臨床試驗方案未能通過相關批複,因此導致確認收入金額低於預測值。

  2016年3月,國家相關部門頒布醫藥行業新政,華威醫藥從事的老三類藥品需按照仿製藥注冊流程進行研發,使得其仿製藥研發收入明顯下降。華威醫藥2017年仿製藥研發實現收入4887.38萬元,距離預測值1.93億元差距甚遠。

  令記者不解的是,新政頒布之際,百花村對華威醫藥的收購並未最終完成。面對如此重大的行業政策,百花村為何未要求審計機構根據收益法進行重新評估?

  戰略投資者或“割肉”減持

  2016年初,百花村原國資股東通過協定股權轉讓的方式,引入瑞東醫藥基金和禮頤醫藥基金兩家戰略投資者。轉讓後,兩者分別持有公司2967萬股、1033萬股,轉讓價格為13.5元/股。

  到2018年3月,百花村公告,瑞東投資及其管理的瑞東醫藥投資基金、瑞豐醫藥投資基金擬在未來6個月內擬減持不超過5.56%的股份,即2226.15萬股。當時,其總計持有百花村3037.0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7.59%。截至今年2月,瑞東投資已減持上市公司股票744.66萬股,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86%。

  去年12月以來,百花村的股價均低於13.5元/股,截至7月25日收盤,百花村的股價為6.63元/股。這意味著,瑞東投資基本是在“割肉”減持。

  7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瑞東投資,對於虧損減持的考慮,相關人士不願多說,“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

  張孝清在業績承諾期間也曾提出減持計劃。7月5日,百花村公告,公司總經理張孝清計劃自7月4日起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公司3.88%的股份,即1554.53萬股。

  2017年11~12月,張孝清通過二級市場耗資約1400萬元增持百花村。張孝清為何在增持後短短幾個月內,又有大舉減持的計劃?

  百花村近日對此表示,張孝清、瑞東投資的增減持計劃,是基於其資金狀況調劑進行的。有一私募人士對記者指出,多位戰略投資者減持可能是對公司的發展前景持懷疑態度。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