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難產的呼吸機:工廠滿負荷運轉 訂單已排到8月份之後

作者 | 張吉龍 編輯 | 羅麗娟

“平均每天將近二十個人發微信或者打電話都是問呼吸機。”最近找李騰飛谘詢呼吸機生意的人多了很多,但他卻為此感到無奈——畢竟這些生意他都做不了。

李騰飛是一名銷售家用呼吸機經銷商,谘詢他的人卻多數需要出口醫用呼吸機,而這些人中,基本上是呼吸機行業的“小白”,大部分人只是草草看過幾篇文章就找上門來,他覺得這些人連醫用和家用呼吸機的區別都沒分清。

但是這不影響一些商家對於呼吸機的追逐。當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時,醫用呼吸機市場瞬間被引爆,財富的誘惑使越來越多人試圖參與其中。

對於普通人來講,呼吸機是一個不常見的設備,它們最多出現的場景是ICU病房或者影視劇中。無論是在現實還是在影視劇中,當一個人被插上呼吸機時通常意味著生命垂危。

原本處於一個垂直而細分的小眾醫療器械市場,呼吸機卻被這次疫情推上了風口浪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說法,新冠肺炎患者中有13%的重症患者和6%的危重患者需要給予及時的呼吸機治療,呼吸機成為生死攸關的戰略資源。

因此,當3月中下旬疫情在全球爆發時,呼吸機資源緊張的問題開始大範圍暴露,至今仍缺口巨大,造個呼吸機有這麽難嗎?

1

呼吸機告急

“目前呼吸機訂單已經排到了8月份之後。”一位來自北京誼安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誼安”)的銷售人士表示,兩周前他們公司的訂單才排到了五月份。

據了解,誼安此前已經向俄羅斯、蒙古、意大利等國家包機發送了一批貨物,但目前排單數量依然非常多,有約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訂單在排產。

為了趕產,誼安公司已經把生產麻醉機、手術床的生產線都改造為生產呼吸機,工人三班倒,24小時機器不停地生產。

“據我所知,誼安已經增加了很多人手,”一位接近誼安的人士表示,他了解的數據是,“今年到現在為止的出貨量應該基本抵得上往年全年。”

在國內,誼安是醫用呼吸機的龍頭企業之一,另外一家則是邁瑞醫療,在國內呼吸機行業素有“北誼安和南邁瑞”的說法。

邁瑞醫療同樣也處於滿負荷運轉的狀態,海外呼吸機訂單量高達上萬台,訂單目前約排至6月份。

實際上,海外向來是邁瑞醫療的重要市場。邁瑞醫療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其海外整體收入佔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3%,其中北美地區佔總營業收入的比重約為11%,歐洲地區佔總營業收入的比重約為9%,拉美地區佔總營業收入的比重約為6%。

這次疫情讓邁瑞醫療的產品銷量在海外更加走俏。邁瑞醫療向媒體透露,由於意大利疫情的迅速升溫,意大利政府已緊急在意大利當地向邁瑞意大利分公司採購近萬台抗疫設備,包括監護儀和呼吸機等產品。

此外,邁瑞醫療還陸續收到海外包括亞太、歐洲、中東等地區為應對疫情而新增的採購訂單。“目前院用有創呼吸機的產量已大幅提升,每日產量達數十台邁。”近期在回復投資者詢問時,邁瑞醫療表示將視情況提升產能。

另外一家呼吸機生產商魚躍醫療也表示其海外訂單數量在大幅增加。疫情發生前,該公司呼吸機外銷量很小,但現在海外訂單出現了排隊情況,“近日海外業務中各類疫情相關產品的詢價量均有上升,呼吸機產品的海外訂單增長較為明顯。”

魚躍醫療透露,為了滿足產能,他們從疫情開始就進入了三班倒的戰時狀態,並投入了超級智能工廠,一條機械手臂相當於十位工人,一條智能產線是100位工人的2倍效率。在此情況下,魚躍醫療的呼吸機日產數量從300台增長至700台,但其待發訂單還是排到了四月底。

在股市上,除了上述提到的邁瑞醫療、魚躍醫療,近期還有多家從事呼吸機業務的上市公司的股價都大漲,比如航天長峰、中鼎股份、複星醫藥、深科技等。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中國現在想買到醫用呼吸機現貨是不可能的,期貨只能等到5月份。”一位呼吸機行業人士表示。

多位呼吸機銷售人士也證實,目前均無現貨,都需要排隊,且由於需求巨大,目前多數訂單采取現款發貨形式。

《財經》的報導指出,有業內人士稱,呼吸機的利潤比口罩高多了。有款呼吸機正常價格2萬美金,但有經銷商的報價已經達到了36,800美金/台。還有一款型號為ACM812A的簡易呼吸機平時售價在5萬左右,但是在3月28日,有經銷商報出了15萬/台的價格,而且僅限當日,如果要現貨,價格則是30萬/台,且這款呼吸機隻具備基礎呼吸支撐功能。

在市場需求下,國內醫用呼吸機的產能正在擴張。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國內呼吸機主要生產企業第一時間都恢復生產,截至3月29日,主要呼吸機企業累計供應呼吸機2.7萬多台,其中有創呼吸機3000多台。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呼吸機企業共有992家,其中2008、2009年成立的企業數最多。在這其中,又有90家企業的經營範圍含“進出口”,佔比約9%。2020年2月1日-3月30日,我國共新增10家呼吸機企業,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00%。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的呼吸機企業最多,有574家,佔比超57%,其次為河北省和江蘇省。從企業注冊資本來看,既有注冊資本高達3600萬美元的大型企業,也有注冊資本僅為1萬元的小型企業。

數據顯示,3月19日以來的短短十天,在保障國內需求的同時,中國已緊急向國外提供有創呼吸機1700多台。

然而在全球呼吸機需求暴增的情況面前,這些供應顯得杯水車薪。

根據世衛組織(WHO)的說法,每6個新冠肺炎患者中會有一個發展為重症,導致呼吸困難。而美國醫院協會預計,將有多達96萬美國人需要呼吸機,但目前美國醫療機構擁有的呼吸機約為16萬台,其國家戰略儲備中有接近1.7萬台。

在歐洲,英國其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約有8000多台呼吸機,但需求總量為3萬台。歐委會危機管理專員萊納契奇預計,歐盟呼吸機缺口至少高達2.5萬台。

美國《財富》雜誌報導,目前全球範圍內,醫療機構擁有的呼吸機數量僅佔全需求量的9%左右。

世界最大的呼吸機制造商、瑞士哈美頓醫療公司表示,目前該公司的情況是:呼吸機剛下生產線就會被運走,就連辦公室員工都上了生產線。

由於缺乏呼吸機,慘劇在不斷發生。在西班牙,由於呼吸機嚴重不足,一些呼吸機不得不從老人身上摘掉,留給年輕人。“65歲以上的老人們被迫摘掉呼吸機,用鎮靜藥物來壓製痛苦,靜靜等待死亡。”在社交媒體視頻中,一位醫生無奈表示。

2

增產不易

病人需要呼吸機救命,但是產能並不容易跟上。

“此前一個月產量達到一兩百台已經算是大廠了”,一位呼吸機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就算目前全球性大廠日夜趕工,每天生產幾十台已經相比之前提升很多了。

比如,瑞士的哈美頓醫療公司現階段每天生產大約80台呼吸機,這已經比之前提高了30%到40%;意大利最大的呼吸機制造商Siare在產量翻倍的情況下,每周也僅能生產150台;在國內,按照邁瑞醫療的說法,通過加緊組織生產、擴大產能,目前有創呼吸機的產量大幅提升後,每日產量才數十台。

對於呼吸機行業來說,影響其產能擴大最根本的原因是這個行業過去過於小眾,廠家數量有限。

某呼吸機公司前高管於敏告訴全天候科技,過去加上家用呼吸機在內,全國每年出貨的呼吸機也就上萬台。

呼吸機銷量小的原因在於使用的場景和人群數量非常少。他表示,醫院的呼吸內科,一般只有幾台無創呼吸機,ICU也不會特別多,大一些的醫院十幾台已經算是多的了,小些的醫院不超過5台。“因為真正需要用到呼吸機的病人比例很少。”

無創呼吸機主要用於較清醒、有自主呼吸的患者,相對而言,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則可能需要用上有創呼吸機。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表示,目前可以研發、生產有創呼吸機的企業還在少數,看似簡單的呼吸機,技術含量相當高。

而且呼吸機在醫院裡面也算是耐用品,其使用壽命通常在六年以上,通過維修甚至可以使用超過10年。

“本來市場就不是特別大,需要的醫院就那麽多,使用量也是有限的,除了第三世界國家自新建醫院有採購,其他歐美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是按照周期來淘汰更換。”於敏表示。

截至目前,中國有創呼吸機生產企業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產品(周產能約2200台)取得了歐盟強製性CE認證,約佔全球產能1/5。

在於敏看來,國內的呼吸機品牌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政策推動下的醫療器械的國產替代,以及基層醫院開始新建ICU,呼吸機作為基礎設施具有配備需求;另一個原因是對於非洲,南美洲包括中東等第三世界國家的出口需求。

但他也提到,無論是產量還是品牌,國內呼吸機企業還不具備優勢,因為大多數產品處在中低端的水準,“誼安的產品在終端的價格可以達到30萬左右,邁瑞價格可能略高一點或者差不多,然而國際大品牌的產品價格可能是他們價格的兩倍甚至更多。”

根據中信證券研報數據,2017 年國內呼吸類設備市場仍是以外資主導,其中德爾格、美敦力、邁柯唯分別佔據了 35.8%、19.2%和 15.8%的市場份額,國內企業邁瑞醫療和誼安醫療分別佔據 1.5%和 1.4%的市場份額。

於敏也提到,在呼吸機行業裡的大廠除了傳統的GPS三巨頭(G指的是通用醫療、P指的是飛利浦、S指的是西門子),此外還有瑞思邁、德爾格、瑞思邁等廠商,他們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數量少加上更新換代慢使得這個行業的寡頭化趨勢嚴重,就連一些小巨頭也慢慢被擠出市場。2007年,複星醫藥收購瑞典呼吸機品牌Breas,後者是一家歐洲知名的呼吸機品牌。知情人士對全天候科技表示,該企業被收購之前由於難以和巨頭競爭已經處於財務困境之中,經營比較困難。

由於市場一直不大,呼吸機的供應鏈瓶頸也不可小覷——供應鏈企業難以短時間內同步擴張。

一台呼吸機有上千個零組件,大規模增產並非易事,“平時呼吸機廠商沒有必要囤那麽多貨,因為這個東西不斷地更新換代,而且你也不知道競爭對手是不是出了什麽新功能,甚至說你自己出個什麽新的產品概念。”於敏透露,一些知名呼吸機公司內部也在擔心供應鏈的問題,“擔心哪天會斷”。

據了解,目前呼吸機行業產業鏈包括上遊原材料和軟體芯片供應商,呼吸機組成部件包括渦輪壓縮機、風機、傳感器、電路板、過濾器和閥門等。

這些材料大部分已實現國產,還有少部分需要依賴進口。此前,魚躍醫療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也提到,呼吸機產量主要受製於上遊原材料供應,公司已采取各種措施穩定供應鏈,尤其是在芯片部分,目前國內還需要依賴從德國等國家進口。

當然,除了中國依賴歐美的設備,歐美的呼吸機廠商也面臨中國原材料短缺的問題。哈美頓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供應鏈不穩定,公司的原材料存貨還可堅持3個月,未來就要看中國等國的廠家能否盡快供貨。

於敏認為,現在的供應鏈情況較為緊張,“我個人了解到,很多不同的品牌用的供應商都有重合,大家都在增加產能的時候,肯定會有點吃緊。”

除了客觀供應鏈問題,阻礙呼吸機廠商們大規模擴產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擔心疫情之後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

從眼下來看,雖然呼吸機市場需求大增,呼吸機廠商也在積極生產,但大部分也僅限於三班倒增加工作時間,尚未有迅速擴大生產線的計劃。

“疫情過去只是長短的問題,就算以後醫院的呼吸科屯呼吸機,數量也不會這麽多”,於敏透露,雖然某些呼吸機廠商現在在增加人手,“但據我所知,增加的主要是臨時工。”

那麽其他領域的廠商能否像轉產口罩一樣加入這個領域分一杯羹呢?這看起來並不容易。

專利因素就是攔路虎之一,作為知識密集型行業,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國際巨頭們已經密布專利網。

2013年,國內無創呼吸機廠商北京怡和嘉業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遭到呼吸機巨頭瑞思邁公司狙擊,瑞思邁公司以怡和嘉業的RESmart呼吸機和兩款面罩產品侵犯其8項專利權為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了“337調查”,同時向美國南加州地方法院提起了專利侵權訴訟。經過長達43個月的鏖戰,最終怡和嘉業才取得勝訴。

近期,意大利也有類似的案例,一家3D列印公司列印了100個呼吸機閥門緊急供應給醫院,然而呼吸機制造商獲悉之後,要求其停止生產,否則將以侵犯知識產權為由進行起訴。

轉產還有一個瓶頸在資質上。據了解,中國對於醫療器械有著嚴格的分類,醫用呼吸機是被嚴格控制的三類醫療器械。

呼吸機屬於第三類醫療器械,圖片來自《醫療器械分類目錄》

魚躍醫療方面表示,一台醫用級呼吸機從研發立項、檢測、臨床驗證、改造升級、核心製造、算法優化、醫療注冊需要至少10年的時間。

業內人士認為,即便是在疫情之下加快審批,跨界企業生產呼吸機需要突破技術壁壘、生產線改建、完善供應鏈等,估計從零起步的跨界企業可能要花費一年半到兩年才能實現量產。

3

車企入局能改變局面嗎?

在巨大的呼吸機缺口面前,車企開始殺入這個領域。

3月31日,福特汽車公司宣布與通用醫療合作,未來100天生產5萬台呼吸機,之後每個月再生產3萬台,此外,福特已和3M合作,開始研發新型的應急款呼吸機;通用汽車也和一家名為Ventec Life Systems的公司在印第安納州合作製造重症監護呼吸機。

3月31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宣布,特斯拉已擁有額外的經FDA批準的呼吸機,且將向全球特斯拉交付地區的醫院免費供應。

“無論設備還是運輸費用都是免費的,唯一的要求是讓患者立即用上這些呼吸機,而不是將其存放在倉庫中。(有需要)請@我 或@Tesla 知曉。”馬斯克寫道。

但為什麽是車企?

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車企業確實具有獨特的優勢。馬斯克表示,特斯拉紐約工廠此前為特斯拉的太陽能電池板公司Solar City,主要生產光伏電池,在經過簡單改造後便可投產呼吸機,特斯拉汽車均搭載先進的暖通空調系統,旗下SpaceX公司生產製造有生命支持系統的運載火箭,因此製造呼吸機並不難。

通用汽車與醫療設備製造商Ventec展開合作後,其原有的供應鏈企業轉產呼吸機配件,原來生產四驅系統、安全氣囊的供應商開始生產呼吸機外殼和壓縮機部件等,據稱至少能解決95%的配件需求。

福特汽車方面,新的呼吸機將盡量通過原有供應鏈中的零組件來製造,旗下明星車型F150現成的零組件也被用來製造呼吸機的部件,比如把用來冷卻座椅的鼓風機改造成為呼吸機的鼓風機。

美中互利醫療有限公司業務拓展總監楊揚認為,對於汽車生產商來說,生產汽車和呼吸機在精細度上並不是一個概念,因此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磨合,但也並非像一些觀點認為的那麽悲觀,“人家也是有圖紙和技術在那裡擺著的,需要一段時間來嘗試,但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麽慢。”

車企的加入是否能改變呼吸機緊缺的狀況呢?

車企想造呼吸機並不容易,因為需要對原有工廠進行改造,比如建設無塵車間,還要對生產流程進行改造符合醫療生產的標準。寧波俊傑醫療器械有限公司CEO嶽德俊覺得,“對特斯拉等自動化、信息化比較先進的公司來說,這種研發體系的改動可是要命的,意味著完全不同的一套流程。”

魚躍醫療也指出,雖然特斯拉旗下汽車有複雜的暖通空調系統,SpaceX 航天器有生命支持系統,看起來呼吸機生產不是很難。但在常規狀態下即便是專業醫療設備製造商,生產一台呼吸機也可能要花費多達40天的時間,“就算你是一級話劇演員,拍電影前都要重新熟悉電影的製造流程。”

從生產的角度來看,醫用呼吸機還牽扯到人員培訓的問題。

據了解,近期微軟正聯合合作夥伴用HoloLens 提供AR培訓,給工人提供關於製造呼吸機的生產工藝指引,加速呼吸機生產流程。

除了硬體之外,轉產呼吸機在軟體方面也存在一些障礙。醫用呼吸機並不是一個“即插即用”的設備,會有很複雜的專門設定模式,來調整病人具體的血氧濃度,包括呼吸的頻率。

交付、安裝、調試才是生產呼吸機裡最困難的事情,很多時候呼吸機調整的不好不光起不到幫助的作用,還會損害病人呼吸道,所以一般醫用的呼吸機,需要配備專門的呼吸治療師,並根據病人具體的情況操作。

但也觀點指出,引入汽車製造商將可以大幅度緩解呼吸機的需求困境。

楊揚提到,外界對於車企製造呼吸機的在技術和專利方面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些車企並非單打獨鬥,而是多數與原有的呼吸機廠商合作進行生產。比如福特和3M以及通用醫療合作,通用汽車和Ventec Life Systems,特斯拉和美敦力進行合作。

這些車企的合作廠商本身很專業,“只是因為這個市場比較穩定,沒有爆發,所以沒有人去投大規模生產”,但現在需求量很大,又有汽車公司願意拿出生產線來幫助他們生產,因此中間存在的問題無非是生產線擴增的過程。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多國政府也開始鼓勵車企介入生產呼吸機。

英國政府曾在3月16日向車企發起呼籲,希望能轉產呼吸機,得到勞斯萊斯、捷豹路虎、賓利、邁凱倫等英國本土汽車製造商的響應;3月22日,川普也在推特點名為福特、通用和特斯拉開綠燈,並催促他們盡快生產呼吸機,“讓我看看你們有多厲害?”

截至目前,已有福特、通用汽車、特斯拉等12家跨國汽車製造商開始宣布要生產呼吸機。無論如何,這對當下全球疫情蔓延、多國醫療物資緊缺的現狀來說,也不失為一則好消息。

(文中李騰飛、於敏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