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明是肺癌早期做了根治性手術,不久就複發轉移了,到底什麼原因

肺癌是原發於肺部的腫瘤,是由於支氣管上皮或者肺泡上皮細胞惡變而產生,早期主要在肺部產生癥狀,隨著瘤體的長大,很多類型的肺癌細胞獲得了內分泌功能,所分泌出來的激素會導致全身其他部位產生癥狀,這是很多癌細胞沒有發生轉移卻全身難受的原因,而如果肺癌發生了轉移,則很快出現很多轉移癥狀,肺癌轉移有三個渠道,一個是直接通過支氣管進行肺內轉移,另外就是通過淋巴管以及血管進行遠處其他臟器轉移,就會產生很多遠處轉移的癥狀,但這樣講很多人還是不能理解如何去簡單的判斷是否有轉移。

其實腫瘤細胞轉移的實質就是癌細胞從主瘤體脫落下來向其他部位發展的情況,有人就特別難以理解肺癌肺內轉移,民間一直將肺癌轉移說成擴散,癌細胞還在肺內怎麼能算擴散呢?其實腫瘤細胞轉移大部分並非癌細胞循著氣管支氣管爬行形成的,是脫落下來的癌細胞隨著血管淋巴管裡面的液體漂流所致的,流出去的癌細胞找到合適的部位就會錨定在當地,並逐漸生長成瘤,理解這一點可以解釋兩個現象。

1、轉移就無法根治

有很多人很不理解為什麼轉移了就不能根治,把肺部腫瘤病灶和轉移病灶一起切除不就行了嗎?其實這是行不通的,因為肺癌只要轉移到其他部位生長出腫瘤,說明血液和淋巴液中就有癌細胞,即使把所有的瘤體全部切除,血液中的癌細胞也無法完全清除,而手術對身體的打擊會降低免疫力,使血液中的癌細胞會更加容易的在全身各個器官生長並形成新的瘤體,加速病情的發展。

2、肺部轉移也是轉移,大部分就是晚期

肺分五葉,右三左二,一個肺葉發生癌腫,轉移到其他肺葉甚至是對肺,一般不是通過支氣管流淌過去的,而是進入血液流淌至對肺的,所以即使是同肺不同葉出現病灶,也算是轉移,同肺葉內有病灶,則算是中期,雖然不是晚期,也大部分很難根治了。

3、為什麼有些人沒有檢查到轉移而行根治性手術,術後很快複發轉移呢?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明明是早期,也做了根治性手術,術後為什麼很快就複發轉移了呢,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科技手段還無法準確的判斷血液中是否有尚未形成轉移灶的「漂流」癌細胞,有些早期癌症就發生了癌細胞脫落,這些癌細胞在血液循環過程中大部分會被免疫細胞殺滅,但少量的癌細胞仍有非常小的幾率存活下來並在最終形成腫瘤轉移灶,這是有些早期腫瘤手術後也要做化療的原因,也是少數早期患者根治性手術後複發轉移的原因。

如何檢查肺癌是否有其他部位轉移,主要依靠下面這些檢查:

1.腫瘤標誌物檢測:肺癌相關腫瘤標誌物包括血清CEA(癌胚抗原)、NSE (神經元稀醇化酶)、CYFRA211、SCC等,這些指標可以動態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果短期內升高,超過正常值,需要進一步進行影像學檢查明確。

2. PET-CT PET-CT能夠從代謝的角度來觀察病灶,為病灶的定性提供補充信息。如果其他部位有病灶並且代謝比較高,那肺癌轉移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PET-CT檢查在肺癌患者治療前、治療中和治療後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由於這項檢查比較複雜且相對收費高,患者需要向臨床醫生詳細諮詢,進行綜合考慮之後再作決定。

3. 頭顱MRI 腦部是肺癌極易出現轉移的部位,尤其是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發生率很高,在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後的隨訪中頭顱MRI是必須要做的常規檢查,能夠及時發現問題。

4. 骨ECT 大約有50%肺癌病人最終會出現多個部位的骨轉移。骨轉移早期一般無任何癥狀,骨同位素掃描(骨ECT)可發現有病變的骨骼,病變部位可出現放射性濃聚灶。

5. 螺旋CT 在肺癌整個病程中,使用最多的仍然是螺旋CT,頸部、胸腹部增強掃描能發現絕大多數的內臟轉移和淋巴結轉移,常見轉移部位包括肺內轉移,肝轉移,腎及腎上腺轉移,淋巴結常見轉移部位為鎖骨上淋巴結,縱膈淋巴結及腹主動脈周圍淋巴結。

但並非所有的肺外表現都是轉移癥狀,有一些癥狀是由於肺癌細胞分泌各種激素導致的,這些癥狀包括如下一些表現。

1.腦病、小腦皮質變性、外周神經病變(感覺或運動)、肌無力

腦病的主要癥狀Wie癡呆、精神病或器質性病變,腦電圖往往表現緩慢改變,腦脊液中淋巴細胞增多。

小腦皮質變性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機體功能障礙,兩側上下肢行動困難,動作震顫,發音困難,眩暈,但眼球震顫不常見,有報導稱切除肺癌後上述癥狀自行消退。

運動、感覺等外周神經病變時可有急性或亞急性發作。感覺或感覺運動神經兼有受累主要表現為肢體感覺異常、疼痛、深部腱反射消失等。

肌無力症可出現在小細胞癌患者,此種肌無力症與胸腺病變有關的重症肌無力不同,應用新斯的明等藥物無緩解作用,但用皮質激素類可能有效。腫瘤經治療後消失或緩解時,其肌無力癥狀也隨之緩解。

2.黑棘皮病

主要表現為腋窩或肢體的曲麵皮膚增厚及色素沉著,手掌、足底亦可受累,有時口腔粘膜亦有上述改變。以上改變可出現於肺癌發現之前或伴隨肺癌同時出現。

3.植物神經功能亢進

表現為單側胸部或上肢出汗或潮紅,多與肺尖部或肺上溝癌伴發,後期可出現相應部位交感神經麻痹及horner綜合征。面部潮紅等類癌症候群見於小細胞肺癌和支氣管肺癌。

4.皮肌炎

常與惡性腫瘤伴發,主要表現為肢體近端肌無力,骨盆帶肌肉較肩胛帶更嚴重,面部常有蝶形對稱性皮膚紅斑。肌電圖、肌活檢以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鹼性磷酸酶、肌酐等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5.肺源性骨關節增生(HPO)

臨床表現為杵狀指及長股骨膜炎,X線片見骨膜炎可作為診斷依據。臨床上病骨區軟組織有腫脹壓痛,以脛腓骨和橈尺骨遠端較為顯著,嚴重者可累及股骨、肱骨、掌骨和蹠骨等。此處也有累及膝、踝、腕等大關節。次症多見於腺癌患者,發生率約12%,其次為鱗癌,小細胞癌較少並發此症。肺源性骨關節增生症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生長素或神經功能有關。手術切除原發灶後,股關節病變可以緩解。有報導迷走神經切斷後也可以使癥狀獲得緩解。

6.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在各種細胞型的肺癌患者中均可出現,可能與腫瘤組織釋放促凝血因子有關。患者常發生皮下瘀斑,紫癜、血腫、血尿亦常見。

7.皮膚色素沉著

小細胞癌患者可能出現異位的ACTH或MSH分泌而引起皮膚色素沉著,主要表現為身體暴露部位、乳頭、嘴唇、頰粘膜、外陰等部位有皮膚色素沉著。

肺癌發生了轉移,我們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以下治療方法可以嘗試,有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放療

查出肺腺癌晚期,說明病情比較嚴重,幾乎沒有治癒的機會了。現在轉移到腦部,沒有說明

腦部轉移瘤的情況,是三個以內的寡病灶還是多個廣泛轉移,如果是寡病灶可以進行伽馬刀等精確放療,而廣泛轉移則需要進行全腦放療。腦轉移灶生長部位和大小也很關鍵,如果病灶較大或者長在腦乾,則預後比較差,會引起腦水腫,顱內壓不斷增高有可能引起腦疝。這時候需要緊急脫水降顱壓,再考慮其他的治療。

靶向治療

女性肺腺癌患者EGFR突變率是比較高的,超過50%,所以如果腦轉移灶暫時沒有任何癥狀,可以進行EGFR和ALK基因檢測,EGFR突變者,可以口服一代的厄洛替尼(特羅凱)及三代的奧西替尼(泰瑞莎、9291),由於小分子藥物容易透過血腦屏障,且這兩種藥物有相關的臨床試驗證實對腦轉移灶有一定的作用。如果腦部準備進行放療,EGFR突變陽性的話,也可以口服吉非替尼靶向治療,畢竟吉非替尼費用最低,經濟壓力小很多。目前國產的吉非替尼已進入醫保,且降價至每盒五百左右。ALK基因突變率不高,5%左右,針對ALK基因的靶向葯阿來替尼(安聖莎)對肺癌腦轉移作用明顯。安聖莎的入腦能力非常好,研究顯示接受安聖莎治療的腦轉移患者緩解率高,不良反應低。

放療聯合化療

如果病人沒有敏感基因突變,那麼只能進行腦部放療,全身進行化療,首選培美曲塞或者多西他賽聯合鉑類。化療的話,需要充分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各臟器功能,包括心肺功能、肝腎功能。經濟條件較好的話,也可以使用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即目前已在國內上市的PD1/PDL1抑製劑O葯和K葯。

?最佳支持治療

如果病人除了腦轉移之外,其他臟器廣泛轉移,且年齡大、身體狀況較差的話,僅能予以最佳支持治療,對症處理腦水腫、疼痛、咳嗽、營養不良等各種情況。相比較治療,這時候對病人來說,更重要的是來自於親人的陪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