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港片我們愛恨交加

作者 |阿木,資深影評人,香港電影研究者

今年的國慶檔,開心麻花出品的喜劇《李茶的姑媽》、張藝謀的《影》、莊文強編導的《無雙》等同日開畫,儘管《李茶的姑媽》在最初兩天都以過億的成績的成為單日冠軍,但自10月2日開始《無雙》就成功反超,並成為了國慶檔的最大贏家。

《無雙》的豆瓣評分則高達8.1分,好於89%的犯罪片,豆瓣熱評也是讚不絕口,成為今年繼《紅海行動》以來最成功的香港電影,且較之後者的淡化“港味”試圖打造成國際化的戰爭動作片,《無雙》則是將“香港元素”幾乎是發揮到極致,而不僅是贏得港片迷的熱捧,在普通觀眾之中也不乏滿分推薦。

專業化的行業題材:

很多的中國編劇是將行業題材當成明星偶像的附屬品來創作,主人公在那裡談談情說說愛,至於具體的職業工作如何,則往往泛泛而談甚至是可以隨意的改變人物的職業。TVB劇早已成為內地劇迷了解各個行業的一個視窗,而不少的香港編劇,也會將專業化的行業背景融入到敘事之中,典型的如《寒戰》,影片就以扎實的背景行業背景推動著劇情的發展。

《無雙》最出色的一點,便是“以假亂真”的描述了製作鈔票的行業化程式,從前期的畫圖、製版,到製作好後的分銷,台詞不多,但快節奏的鏡頭語言濃縮了這個過程,雖然讓人有點眼花繚亂,但更多是感受到新奇與專業化,僅是這點就勝過於大部分的華語片。

而影片的敘事、演員的表演,則也是建立在這個扎實的題材基礎上。比如那場如何使得紙張更加接近真實的戲,原本有點焦慮的“畫家”吳複生及李問他們,面對著一幅畫在打賭這幅畫的真/假,下注20港元的李問說這畫是真的,同時另外兩幅被拍賣出去的也是真實的,因為高明的畫家在製作時能夠抽取出三幅畫來。看似關係不大的一次打賭,則讓他們有了製作的靈感,強化了真實感與可信度。

上月的《反貪風暴3》在內地市場也叫好叫座,原因之一也在於影片對於廉政公署題材的專業化掌控(導演林德祿曾經在廉政公署擔任宣傳片導演多年),及其與傳統警匪片題材的雜糅上,而年初的《紅海行動》也展示了十分專業化的軍事化場面。

相比之下,馬楚成的《歐洲攻略》雖然也出現了高科技黑客、特工等,但在表現行業上過於泛泛而談,再加上毫無新意的題材故事、動作場面,影片備受批評。

致敬經典人物/場景:

互聯網時代讓資訊的流通變成了瞬息之間,一方面是讓絕大部分的資訊都一閃而逝,另一方面則是少部分經過口口相傳後成為一個“標誌”甚至是經典。而經歷了八九十年代一大波香港電影洗禮的中青年觀眾,也有屬於他們的經典人物、影片等,周潤發、周星馳、成龍、劉德華、《賭神》系列、《英雄本色》、《大話西遊》……

如果說,錢嘉樂導演的《黃金兄弟》是打著“致敬古惑仔”的旗號講述現代化的俠盜故事,那麽,莊文強的這部《無雙》則是“致謝發哥”的迷影之作。影片的絕大部分時刻,都是在展示李問的所見所聞的“畫家”吳複生,同時也是莊文強的記憶裡的“發哥”形象。

早前的預告片裡曾經出現了周潤發用一張美鈔點煙的情境,這是直接的致敬了吳宇森的《英雄本色》中小馬哥點煙的那一幕,儘管正片裡沒有出現這一個場景,但迷影的致敬早已躍然而出。

最典型是周潤發、郭富城前往金三角毒品基地找高捷銷售假幣的那一段,充分的雜糅了發哥的幾部經典槍戰戲場面:《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等,其中周潤發穿著白衣雙槍橫掃的那一幕,再現出《喋血雙雄》的高潮一段。而影片前面周潤發剛登場的幾場戲,則有著他當年的范柳原的影子(《傾城之戀》)。

同樣是借助周潤發的經典銀幕形象來演變成新的作品,對比王晶作品的話這種差異就很明顯,且高下立判。王晶的《大上海》試圖以兩代“許文強”一起再現當年的上海灘風雲,但人物流於表面的造型還原,缺失了敘事上的配合,到了《澳門風雲3》時更是為了致敬而不斷的堆砌經典場景,人物走馬觀花,場景也是為了致敬而致敬。

《無雙》則是既張揚又克制的展示了莊文強對發哥的影迷之情,既充分的表現出發哥的那種風度、風采,但又離不開劇情的推進,就如《頭號玩家》裡對庫布裡克的《閃靈》的致敬般。

很多人都在說情懷,但很多人都只是以情懷的名義去忽悠。但《無雙》裡的發哥情懷,則是真真切切的打動了不少影迷的心,也吸引到很多的路人粉。

後《無雙》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港片?

當年劉偉強、麥兆輝、莊文強合作的《無間道》成功後,曾經掀起一波“後無間道時代”的港片潮,包括《黑白道》、《雙雄》、《黑白森林》等,隻不過在2003的各種事件影響下,特別是CEPA協定的簽訂後香港電影人紛紛踏上了北上神州之路,這股潮流很快退潮,只剩下偶爾的漣漪。

以香港導演為主導的影片在經過數年的引領風騷後,不僅是自身青黃不接,也有被內地創作者不斷的超越、取代的趨勢,昔日的“東方好萊塢”,留下的更多是一些片段,或者香港元素的記憶。

《無雙》的最大啟示,便在於像莊文強般的認真扎實的創作態度、方式。這點是很多電影人所缺失的,於是,很多影片也就成為了一群烏合之眾在粗製濫造趕出來的,口碑差、反響低、票房高台跳水也就在情理之中,如今年春節檔的《捉妖記2》,此前的《澳門風雲3》等,都變成了粗製濫造的鬧劇。

而與《無雙》同期上映的《李茶的姑媽》,雖然說有過上百場的話劇演出基礎,也有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等前作,但為了鬧而鬧,反而將自己變成了一個笑話。

港片元素,則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合理的充分利用,很可能會讓觀眾看的大呼過癮或者贏得觀眾的共鳴,胡編的“致敬”則更可能是成為山寨笑話,王晶、劉鎮偉就一再的將自己的昔日招牌不惜砸碎了,而《無雙》裡的發哥,或者賈樟柯的《江湖兒女》裡的港片元素,則是將相關的元素、記憶,雜糅到影片的敘事脈絡裡,使得推陳出新,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日前也傳出周星馳監製的《喜劇之王2》將由邱禮濤執導、王寶強主演,預計在2019年的春節檔上映。傳聞這也是周星馳監製的《美人魚2》因為不能趕工在春節前完成,於是找來快手導演邱禮濤創作新片爭搶整個檔期。

《喜劇之王》是當年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的佳作,票房一般但後來反而贏得眾多粉絲的共鳴喜歡,《喜劇之王2》找來內地喜劇片的代表演員王寶強主演,但他與周星馳、邱禮濤能否擦出火花,目前看還是等待影片上映了評價吧。

只希望,華語片裡能夠不斷的湧現出多部像《無雙》這樣的佳作。

一條電影課 |《影》會成為金馬最後贏家嗎?

推薦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