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黑洞”背後 中國版權市場的“視覺中國們”

靠版權起家的視覺中國,如今,身陷版權之爭。

“那個黑洞的圖公眾號別亂用,版權來自視覺中國”,兩日間,隨著事件發酵,似乎揭開視覺中國版權生意可能存在的“黑洞”。但與此同時,新京報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國內圖片版權市場依然存在眾多侵權與盜賣亂象,圖片庫公司的出現為媒體和機構搜索使用圖片提供了方便,也成為正版圖片的購買渠道。

4月12日,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國內圖片庫公司“三巨頭”——視覺中國、全景視覺、東方IC的網站均無法訪問。而探訪中,當記者提及“黑洞”事件是否對公司有影響時,視覺中國一人力資源人士即刻中斷對話離開。

對於記者自稱希望成為簽約攝影師,也遭到視覺中國員工拒絕,“公司正在風口浪尖,不方便接受攝影師面試”。

這一天,視覺中國開盤封死跌停,股價跌至25.20元/股,封單超40萬手。 截至收盤,跌停仍未打開,換手率為0.54%,主力淨流入為-1815.91萬元。

探訪

面試遭拒 “風口浪尖,不方便攝影師面試”

12日下午,新京報記者來到視覺中國位於酒仙橋的總部,一幢三層的複古辦公樓掩映在綠樹之中,“視覺中國”紅色的標誌矗立在門口,一張1969年的黑白阿波羅登月照片陳列在辦公樓內,顯示版權為Getty和視覺中國。

地下一層到三層分列銷售、技術中心以及法務等部門。目前該公司員工尚在正常工作,不時有人討論本周周報、運營商務等工作。

記者以應聘實習生為由進入公司,面試在類似餐廳的地方進行,其間陸續有員工進出。當記者問及“黑洞”事件是否對公司有影響時,人力資源人士立刻中斷對話,“這對公司沒有影響,我還有工作先走了”,該人力資源人士離開時表示。

而當另外一位新京報記者自稱希望成為簽約攝影師時,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正在風口浪尖,不方便接受攝影師面試”。但對方表示,作為簽約攝影師可以簽獨家約,也可以簽多家供稿約,簽約後攝影師的照片本人仍然可用。

調查

混亂的版權市場: “兩年間作品被盜用數百次”

“據我自己的統計,2017年6月至今近兩年時間,我的作品提供15次正規授權,而盜用作品的已發現數百次(還不包括未發現的),遭盜用問題非常嚴重。分布非常廣,政府部門,央企國企、地產企業、上市公司、私營企業、電視台……。”4月12日,專注4K視頻製作的自由攝影師劉萬明告訴新京報記者。

在他看來,目前國內的版權市場較為混亂。“只有極小部分部門企業、廣告公司、傳媒公司會主動從版權方購買作品使用授權,大多數都是從淘寶等渠道廉價購買盜版,或者直接從網絡上複製別人發表的作品”。

4月12日,新京報記者在閑魚以“攝影圖片素材”等關鍵詞搜索發現,8萬張背景圖片素材售價僅為3.5元。

據劉萬明介紹,他的作品在網上被盜賣非常嚴重,價格在幾毛錢至幾百元不等,最低價僅3毛錢。這類盜賣,很難處理,盜版投訴處理後,很快又會換個地址放出來繼續售賣。

新京報記者查看賣家留言發現,使用此類素材的客戶大多為廣告公司和自媒體人。

國內一廣告公司合夥人、設計總監李偉(化名)向記者介紹,2010年以前,廣告公司大部分是設計作品,購買圖庫相對較少。2012年前後開始承接企業主的“雙微運營”(微博、微信),每個月一個大客戶使用圖片的數量在百張左右,這時候開始出現圖片和字體的侵權問題。

根據智研谘詢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圖片版權行業前景研究與投資可信性報告》,圖片庫需求在近幾年呈現上升趨勢,原因是自媒體高速發展,而為了達到吸引流量增強內容趣味性的效果,公眾號發文普遍圖文並茂,所以圖片的使用量出現爆發增長。

起底

視覺中國有著怎樣的版權生意?

據了解,視覺中國的圖片來源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來自世界圖庫巨頭Getty的授權,一部分是來自簽約攝影師上傳的獨家或者多家圖庫共享圖片,其中圖片又分為創意類圖片和編輯類圖片。視覺中國創始人之一、副總裁柴繼軍在去年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視覺中國代理的圖片中,來自Getty的創意圖片佔視覺中國創意類圖片的60%,編輯類圖片(即新聞圖片)佔比約為20%。”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彭浩珍告訴新京報記者,圖庫的使用方式分為編輯用途(新聞用途)和商業用途:“界限在於是否有營利的行為或目的,如果是編輯用途但帶有盈利的行為或目的,我們一般也認為是用於商業用途。”針對編輯用途的通常為限價使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但也不是完全免費;用於商業用途則按照市場價格協商,支付合理價格即可。

“實際上,有時我們在網上搜的圖片也不知道版權來自哪裡,一個一個去找版權方也不現實,這時直接和視覺中國等圖庫簽約就是很好的選擇。”4月12日,某傳媒公司版權部門負責人李雪(化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在李雪看來,為了方便圖片搜索與確保版權正規,目前基本上所有傳媒公司都會簽約視覺中國、全景視覺、東方IC三家圖片庫公司中的一家。

依據2015年9月公布的全景網絡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披露的數據,在中國商業圖片領域,視覺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為50%,全景視覺為20%。而在新聞圖片領域,新華社市場佔有率為50%,視覺中國達到30%,東方IC佔比10%,全景視覺佔比5%。

李雪表示,根據圖片類型、所在圖庫平台的不同,圖片價格也各有不同,“基本上新聞圖片價格較低,創意類圖片價格最高。”

而具體到圖庫平台與圖片創作者的分成上,一位資深商業攝影師告訴新京報記者,在合作中,利益分配方面是以平台為主導的,攝影師沒有話語權。同樣一張圖出售給不同的地方售價不同,比如媒體使用一張只有幾十塊錢,是最低的。至於商業用途,根據版面和傳播途徑會有不同,分成就會比較高。

不過,該資深商業攝影師告訴記者,以前為了給自己增加一些額外收入,所以嘗試去簽約一些圖庫,但是合作後發現,國內大多數平台存在不正規、不透明的問題,後來就沒有再合作了。

“圖片版權素材庫業務模式是版權作品代理,負責作品銷售以及維護攝影師的版權,簽約攝影師一般能拿到20%-50%,平台不一樣比例也不一樣,攝影師相對來說是一個弱勢群體。”劉萬明告訴記者。

李偉稱,廣告公司編輯雙微的圖片大部分來自圖庫,主要包括視覺中國(華蓋網)和全景網,前者的圖片質量更好、創意更佳。視覺中國的圖片授權主要來自Getty,版權相對完整。視覺中國也有一部分簽約攝影師以及UGC(用戶內容生產)上傳的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導致視覺中國陷入風波的問題之一就是視覺中國網站上出現了存在爭議的黑洞圖片與國旗國徽圖片。對此,視覺中國稱該圖片是由“簽約供稿人提供”,並表示平台具有審核不嚴的責任。

對此,劉萬明認為,版權代理公司必須處理審核供稿人提供內容的真實性,一旦遇上一些搶熱點的供稿人提供並沒有著作權的內容,審核制度又缺失,就給平台埋雷了。

為了避免涉及訴訟,李雪所在的傳媒公司一般都會直接使用圖片庫的圖片。但在她看來,若審核不嚴,圖片庫公司也可能存在圖片原創作者直接起訴圖片使用方的情況。“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會讓圖片原創作者直接找圖片庫公司解決問題,或者我們賠錢,但這筆錢一定是圖片庫公司出。”

從賣圖發展到訴訟狙擊?

在劉萬明看來,對待圖片被盜版的問題,攝影師個人自主維權很難。“盜用問題嚴重,主要還是出在法律意識不足,侵權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處罰力度不大。如果採用法律手段,收集證據、證據保全、立案起訴、判決、執行長達半年以上,不但花費時間,而且需要大量維權成本。”

對此,有攝影師告訴記者,視覺中國等圖庫公司可以把攝影師作品標記,一旦發現有別的沒經過授權使用攝影師照片的媒體或者公司,圖庫公司可以幫攝影師打官司,最後攝影師獲得賠償。

不過,李偉眼中,這種合理維權有逐漸“走歪”的趨勢。

“視覺中國、全景網為主的圖庫網站,早期的盈利模式均以賣圖庫授權為主,如今則出現了以訴訟推動銷售圖庫的趨勢。2013年左右,視覺中國、全景網等開始起訴企業客戶雙微使用的圖片侵權,企業客戶則委託廣告公司進行解決,通常的解決方式是廣告公司出幾十萬購買圖庫版權,此前侵權的圖片被計為合法購買。”李偉稱。

2013年之後,隨著“鷹眼”等圖片追蹤技術的發展,圖片維權變得容易,不管圖片是否裁切、修改,只要通過唯一的識別代碼,都可以找到侵權圖片。再加上,圖庫網站逐漸發現,一個銷售努力維護客戶的年流水(幾十萬),基本和打一個版權官司的收益相當,版權戰開始變得愈演愈烈。

“原來銷售部還會顧及合作關係,對法務部的起訴行為進行乾預,到後期他們(圖庫)發現打維權比賣圖更賺錢,法務部變得非常強勢,銷售部也不再對客戶進行維護了。”李偉對新京報記者說。

此外,還有一些圖片庫公司打起了靠圖片維權“發財”的生意。

李雪告訴新京報記者,雖然訴訟程序麻煩,但目前在侵權的判定上,圖片侵權的判定遠比文字侵權清晰,因此起訴圖片侵權勝訴的概率相對較高。

“我遇到過很多號稱圖片版權方的人來找我。”李雪說,“這就會涉及律師函或者起訴,有一些公司為了避免支付律師費以及時間成本,往往會選擇私下和解,為侵權的照片支付一筆費用‘花錢保平安’。我接觸的新聞類圖片一般‘私了’的價格是1000到2000,商業用途圖片的價格更貴。”

據強韻數據統計,自2013年到2018年三季度,視覺中國及其子公司共涉訴訟1000多起,涉案賠償金額合計625萬元,其中,與Getty版權圖片涉案金額達到615萬元,超過上述賠償總額的98%。

李偉稱,“為避免麻煩,視覺中國更願意用Getty的圖片進行維權訴訟。”“而用於維權質詢的攝影師圖片又會如何處理?基本都是‘維權轉銷售’,即通過維權獲得圖庫購買。”

之所以更多選擇Getty圖庫打版權官司。版權律師稱,視覺中國用Getty的授權圖片打官司更為簡單,只要有一紙授權即可應付所有訴訟,如果替個人攝影師維權訴訟,需要跟每個攝影師去授權,相應的訴訟成本也會更高。同時,如果出現官司,攝影師也會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圖片的使用情況,方便向視覺中國追討版權分成。

訴訟拉動客戶數量增加?

天眼查資料顯示,視覺中國主體公司為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法律訴訟有141條,其旗下兩家公司漢華易美涉及法律訴訟4011條、華蓋創意涉及法律訴訟8000余條,三家公司涉及糾紛案件超過12000條(包括一審、二審等),其中案由絕大部分為起訴他人公司作品侵權。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這些訴訟中,作為原告,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多次申請撤訴。包括訴被告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一案,2016年10月18日立案,隨後於2017年3月13日提出撤訴申請;訴被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上海分行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一案,2016年10月18日立案,當年11月9日提出撤訴申請。

不過,記者注意到,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勝訴的案例不在少數。其中,2018年,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起訴泉州中金在線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原告請求判令被告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開支共計10萬元。一審判決結果為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2.2萬元。

2018年,漢華易美(天津)圖像技術有限公司起訴北京風林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原告請求判令被告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開支10萬元。

此案的事實理由為美國Getty公司為涉案圖片的著作權人,原告與美國Getty公司簽訂了獨佔使用許可合約,原告為美國Getty公司關於涉案圖片在中國境內的專有使用權人。被告未經原告許可,擅自在其注冊的微信公眾號“中青鋼七連”上使用了涉案圖片,侵犯了涉案信息網絡傳播權,故原告要求被告承擔上述侵權責任。一審判決中,被告向原告支付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4萬元。

2014年,視覺中國借殼遠東股份在主機板上市。2017年年報顯示,視覺中國的快速增長主要源於對圖片、視頻的需求激增,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已經在內容生產、內容傳播、版權保護等各個方面對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公司自行研發了鷹眼(圖像版權網絡追蹤系統),能夠追蹤到公司擁有的圖片在網絡上的使用情況,更好地鎖定潛在的客戶並滿足其需求,實現精準行銷,大大降低了獲客成本,實現客戶數量大幅增長。報告期內,公司通過“鷹眼”發現的潛在客戶數量較去年同期有超過84%的增長;通過“鷹眼”新增年度協議客戶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54%。

2018年三季報顯示,2018年初至本報告期末,視覺中國合並層面營業收入7.01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億元,其中佔上市公司總收入 81.81%的公司核心主業:“視覺內容與服務” 實現營業收入5.74億元,同比增長34.48%,核心主業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3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某從業十餘年的注冊會計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主營業務收入中包括版權糾紛收入。

借殼上市之後,視覺中國的毛利率逐年走高,2014年毛利率為55.39%,增長至2017年的65.86%,2018年第三季度,其毛利率為63.73%。

視覺中國資本之路

2000年,攝影記者出身的柴繼軍與文字記者李學凌一同成立了一家名為“photocome”的網站,寓意為“圖片來了”,這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版權圖片交易平台,在融資困境中,百聯優力投資有限公司(UIG)伸出援手進行了投資。

2005年,柴繼軍等人與UIG一同創立了優力易美(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注銷),“photocome”更名為ChinaFotoPress漢華易美,優力易美信息為漢華易美的股東,2013年,優力易美信息實現退出。

2005年,優力易美(北京)圖像技術有限公司與Getty合作,成立華蓋創意。同樣是2013年,優力易美圖像退出華蓋創意股東行列,華夏視覺(北京)圖像技術有限公司接手成為華蓋創意股東。

2006年,據方正證券相關研報顯示,彼時的視覺中國已經建立了行業內唯一的專業版權團隊,借鑒Getty的經驗,華蓋創意通過法律訴訟方式高速發展成為全國最大、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創意圖片提供商。

2007年,優力易美信息控股了中國最早的專業設計社區“視覺中國”,視覺中國社區由雷海波在2000年創辦。天眼查信息顯示,雷海波為視覺中國網站總編輯/創始人,資深藝術策展人。

2011年,東星娛樂被收歸麾下,東星娛樂是一家從事娛樂新聞圖片和視頻素材采編的專業製作機構,在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配有專職娛樂采編隊伍。

2012年,多項業務進入整合期,視覺中國集團成立。

2014年,視覺中國借殼遠東實業上市。

新京報記者 羅亦丹 白金蕾 張妍頔 梁辰 閻俠 實習生 曹雯 薑仲英 劉達 編輯 王進雨 陳莉 校對 李立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