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愛玲:我拿什麽拯救你,我的馬思純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嘻哈過分深入人心,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比起以前息事寧人的中庸之道,似乎現在恩怨分明,下場battle才顯得更加快意恩仇。

不過,懟得有理有據,那是大快人心。要是懟得不清不楚,就很有可能被battle反噬,異塵餘生過往,一迭連聲,通通翻車。

12月15日就出了這麽一起事故——馬思純“張愛玲語錄”事件。

是這樣的,早前,某影業發布會上曝光了許鞍華導演新片《第一爐香》。

之後,有採訪過許鞍華導演的記者透露,女主角可能會是馬思純。

接著,12月15日馬思純在個人社交平台發表了自己關於《第一爐香》的讀後感。(有那麽點兒自宣的意思)

但是馬思純這個“讀後感”,引發了不小爭議。

知名大V燕公子也對此發表了一些看法。

先是轉發馬思純的原博,配文:“哎。。。”文字間似乎透露著孺子不可教也的無奈。

評論區問燕公子:“在歎什麽氣?”

燕公子:感覺張愛玲會翻500個白眼。

轉了一次還覺得不夠暢快,燕公子又單發了一條——“雖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也有人把哈姆雷特看成哈利波特。”

很多網友對這個看法表示讚同,覺得馬思純的讀後感和原著並不是一回事兒。

更有網友調侃馬思純能把什麽都讀成青春傷痛文學。

馬思純特地回了這位網友的評論:如果我到六十歲還覺得一切都是青春小說,我想我會是個幸福的人。

也評論了燕公子。

內容分三點。一是簡要解釋了自己讀後感的意思,二是表達了“讀後感可以與這本書無關”的個人觀點,三是覺得這件事情與你無關,不必諷刺。

如果說先前評論網友的話還算是情理之中,還挺具有煽動性,但對於燕公子的這個下場回懟,就暴露了不少邏輯漏洞。

而之後燕公子的回應裡,也明確指出了馬思純的邏輯問題:

一,公眾平台上人人都可以發表言論,難道必須要親身參與才叫“與我有關”,才能發表言論?

二,電影、文藝作品很多都自帶諷刺的屬性,其中的“諷刺”更多的是表達,不帶攻擊性。

三,要說真的諷刺,最後“(這段能看懂吧?這句也是諷刺喲)”,才是真的有些陰陽怪氣的諷刺。

之後馬思純回:已閱,祝早日創造出卓別林級別的作品。

網友對兩個人的互懟持兩種看法,一種覺得馬思純有些人設崩塌,故意賣文青人設,弄巧成拙。

一種覺得燕公子惡俗,發文暗搓搓的諷刺,才是最讓人惡心的。

第二類網友更是扒出了燕公子曾經在採訪中“性騷擾”黃軒的事情來進行佐證。

事情再度更新之後,張愛玲粉絲也參與了進來,直接打臉馬思純。

接著12月16日,馬思純就張愛玲語錄引用錯誤一事道了歉。

尷尬的是,第一遍還打錯了字。

到這裡,網友的評論更多的就偏負面了。

馬思純這一套“真性情”的battle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大家也不能拿“馬思純讀後感暴露智商,但燕公子也不是什麽好人”的詭辯邏輯來替馬思純撐腰,就事論事,馬思純這個做法,真的沒必要。

分兩點來講。

1.做明星,不是你想懟,想懟就能懟。

馬思純是演員,是明星,不是KOL,不是網紅,更不是王思聰。在以和為貴的中華傳統文化大環境下,下場硬懟終究不是什麽明智之舉。

懟起來,燕公子是謝謝給我瓜分流量蛋糕,但對明星而言,只會是有弊無得。

尤其是在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之後,萬眾矚目,一派作風都得穩抓。

更何況在這件事情上,自己對書的了解程度,想必是心裡有數的,理虧的情況下,多說一句都堪比自爆,更別說是battle。

再一點,明星對自己的影響力得心裡有數。

燕公子雖然不是個純素人,但也只是個娛樂圈的邊緣人物,萬一這件事沒有之後的打臉,你的“抖機靈”,就會成為粉絲眼中的“下命令”。

隨之而來的網暴是無法想象的。

池子懟人,粉絲是:偶像行為不要上升到粉絲。

但換成馬思純下場懟,那或許就會變成網暴、人肉,遭殃的是素人。

畢竟,群眾吐槽明星的風險其實是很大的。

之前有網友吐槽蔡徐坤,就遭到了人肉,還被P遺像。(正主沒下場都這樣了....)

還有過譚維維、吉克雋逸、鄧紫棋、袁婭維四位曬網友的事件。

原本網友這個吐槽放在互聯網裡,就是衝浪時的一個小水花,誰也看不見。

但偏偏被正主點了讚,四個人還玩起了起名遊戲。

不意外地,這名網友被人肉了。

所以說,在很多事情上,還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不過,有網友提到燕公子和楊天真是好基友。

馬思純剛加入壹心娛樂,如果這次又是楊天真的黑紅套路,那麽之前的討論就算沒說。

2.明星最不該暴露的隱私就是腦子

之前我寫過一篇明星的翻車合集,群眾對明星沒文化的吐槽不勝枚舉。

讀書對演員有多重要,不必多說。

馬思純可以說自己讀完書後的看法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你發出來的內容是淺是深,是騙不了群眾的。

張愛玲語錄事件之後,馬思純以往的很多社交平台動態,都被大家扒出來,被發現有很多成語用錯的毛病。

比如,用“一言難盡”來形容雪漫姐。

關曉彤生日,用“福澤天下”來形容。

為鹿晗第一場演唱會打call,用的是:“呦呦鹿鳴,琴瑟和鳴”。

而琴瑟和鳴用來比喻夫婦,呦呦鹿鳴的下一句是食野之蘋。

劇組殺青,發文紀念時寫的“曠日持久”。

發社交平台動態,英語也時常有語法錯誤。

劉天池以前也說過,現在表演系招生面臨最大的困境是年輕人都不讀書,連經典名著都沒讀過,生活又被家長一切包辦,怎麽指望他們能理解戲劇的複雜和微妙。

畢竟現在的娛樂圈,肚子裡沒有幾滴墨是通病。

一個人是否滿腹詩書,其實答案都寫在社交平台動態裡,來看個正面例子。

因《我不是藥神》、《大象席地而坐》、《無名之輩》最近廣獲讚譽的章宇就是一個文字感很好的人。

打開章宇的個人社交平台動態,置頂的文章是寫給《大象席地而坐》的導演胡波的,名為——《胡遷,我惠存這重擊》。

從標題就足見文字功力。

駕馭文字的能力好到可以和任素汐對詩,還能巧妙地將角色名嵌進去。

日常社交平台動態,字句雖樸實,但能耐人尋味或引人深思。

當然,這樣對比,並不是鼓勵所有演員就得向章宇一樣一個模子刻下去,畢竟明星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有缺點無可厚非。

但不懂千萬別硬凹,藏拙是公眾人物的必修課,留住金馬影后的光鮮羽毛,何苦讓人找機會撕扯。

再者,從馬思純和章宇身上能看到兩種完全不同的演員模式,一個更具商業性,期待外放和曝光,是演員更是明星。

一個是扎扎實實用時間和經歷積累演技的演員,多的是內斂和自我保護。

但誰的路更平順,大家都懂。

所以說到底,演藝圈的浮躁,加上商業風潮的推波助瀾,造成了很多明星沒文化這類固有的局限性,等哪天門面、流量不再是硬道理,演員的品格和底蘊成為不可或缺的入行門檻,許多問題就會湮滅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