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麽神仙技巧!西裝老炮的“時空”造型搭配

我一直覺得,愛穿西裝的人,很有意思。

要麽是“24小時備戰”的警覺分子,覺得人生隨時隨地都是戰場;

要麽是“每一秒都活得很隆重”的超級戲精,認為自己永遠處在舞台中央。

最近,總有朋友在問:西裝到底如何搭配?

特意為你們找到了一個“西裝大佬”,從選款到搭配聊了個透。不知道和你想了解的是否一樣……

項煒(朋友們更願意叫他項公子),是個很酷的人!

他可以一席長袍在山間的院落詩酒相伴;也可以通身意大利定製西裝,和心愛的跑車快意都市之間。

但是,根據我的經驗來講,很“酷”的人,通常都會有些很“怪”的想法。好在,項公子的想法,不僅怪,而且怪得非常有意思。

/儀式感/

比如說到儀式感,他說,“現在看到的大多數的儀式感,在我看來都是形式感。”

“儀式感,是通過形式來抒發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強製使用某種形式來暗示自己。這是個先後順序的問題。

比如,虔誠的佛教徒會三跪九叩做出很具有儀式感的動作,但不是說跪了叩了就能參修到佛法。又好比談戀愛。擁抱、親吻都是表達感情的方法,但不是說,你擁抱了、親吻了就戀愛了。”

/做生意/

和項公子聊起生意,他又說,“我最討厭別人說我是餐飲老闆。”

雖然,在十幾年前,網紅經濟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屠城掠地的時候,他家的“梧桐”就是北京人盡皆知的“美食打卡聖地”了。如今,手裡攥著五個餐飲業態、九間餐廳(梧桐、梧桐Plus、桐壽司、湘愛、LINK串場)的項公子卻說,

“這並不是我想要的。”

他想做更生活化的東西。

在餐廳,“我們不把它定義為「服務」,更不是「伺候」,而是照顧。”就像到朋友家聚會,體驗好壞都取決於朋友是否照顧得好。

“我想做一個空間,可以邀請朋友們來我這吃飯、喝茶、聊天。來吃飯給不給錢都不要緊,就當邀請大家來體驗我的餐具了。

如果恰好有人喜歡我這裡的東西,無論是餐具、桌椅、茶,還是茶壺,甚至隻喜歡用某個茶壺泡特定的茶。我都可以單獨再把它做成一份生意。

這樣我見到了朋友,把好東西分享給大家,每天都很開心;

來的朋友被照顧得很好,又找到了喜歡的東西,他們也很開心。這多好。”

如此奇怪的想法,你說有意思不?

說回主題。

項公子很喜歡西裝,“我現在的衣服其實就是以西裝,或者休閑西裝為主。”他說。

而熟識他的人則跟我說,“這哥們只要出門必穿西裝。即使在北京最熱的桑拿天,也不會放棄西裝外套。”

問其原因,他笑著說:“其實我這樣反而是取巧了。

西裝是很經典的款式,穿起來基本「沒毛病」。對於成熟、有內涵的男性,西裝反而好穿。只要在裁剪和配飾中融入個人色彩,就會很容易表現的穩重,又不失特色。”

我們都知道,西裝在穿著的時候,有著各種各樣的“潛規則”——

根據不同款式,要扣幾個扣子;

袖口要露出多少襯衫;

口袋方巾要不要加;

裝飾扣眼要不要搭小配飾……

但是,這些在項公子眼裡全然不是問題。

「合適」最主要。我的衣服都是定做的,所以長度什麽的,專業的老裁縫會幫你拿捏的很好。只是袖長,領口的尺寸在專業的範疇內,根據個人感受,盡可能的舒服就好了。

搭配起來也不用太刻意,各種風格混搭也不要緊。自己覺得舒服的東西,很自然就會達成一個平衡。”

不過,你可不要真的以為他口中的“不刻意”就是隨便穿穿,畢竟項公子的“規矩”從來都與眾不同。

/和“身體”講風格/

項公子的衣櫃裡,大概有30套左右的西裝。

“我基本上一個季度會做一兩套,但是並不太固定。西裝這個東西其實很難過時,更有意思的是,很多Vintage 的設計會更特別。

所以,我會特意去嘗試一些六、七十年前設計的老面料。這些如今已經停產的“幸存”面料,做出來的衣服會很與眾不同,很有味道。”

除了面料,混搭對於項煒來說,更像是一種文化間的遊戲。

就比如他家那個十分出名的“融合菜”餐館(梧桐),無論是中國的、日本的、北歐的、南美的食材、烹飪手法……各色元素,信手拈來,糅到一起,竟也能恰到好處,琴瑟和鳴。

在他的想法裡其實根本沒有所謂“風格”的定義。喜歡的東西,只要夠美,夠好看就可以在一起 。

“我們不要太拘泥於「體系」這件事兒。

西裝,是以身體為基礎進行的空間雕塑。其中最基本部分,不是衣服,而是你的身體。就像房屋的地基一樣,你所展現出的樣子,就是你以身體為基礎設計出的空間樣貌。

所以,大家在選擇單品、配飾、的時候,一切都應該從自我審美的角度出發。

我不會刻意去找,也不會刻意搭配某類東西;不會去刻意的要求說,我一定要找到一個什麽東西。就像我做餐飲,不一定要追求某種特別的食材一樣。規矩不是死板的教條 ,而是內心本來就會有一個模板。

自己覺得舒服的東西,很容易就會達成一個平衡。

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才會有風格,又不失新意。”

“西裝對於我來說就是個人喜好的展示。真正高級西裝,也不會太在意流行的元素。「潮流易逝,風格永存」嘛。”

/和“時空”玩搭配/

選衣服看似隨性而為的項公子,玩起搭配來,有時“講究”得像個自然科學家。

“西裝無非就是格紋、素色。大家看到的時裝秀上的西裝屬於成衣,其實,更貼近於潮牌的發布模式。

我平時穿的是意大利的手工定製的西裝。它和潮流基本上是兩件事,它所強調的是得體、尺寸的拿捏的準確度和司機工藝的小細節。

有人會擔心西裝過於正式,完全不用。

西裝同樣有休閑的款式,它更像夾克的使用方法,可以適配很多的環境。”

對,“環境”。環境,才是他穿衣時候考慮的。

“西裝的顏色很重要。根據不同的季節,要不同的顏色才能傳遞出符合當季的特色。

春夏季,可以挑選一些比較輕鬆、淺淡的顏色。藍色啊、綠色啊,甚至粉色啊……秋冬季顏色就要稍微沉穩一點,比如藏藍色啊、深棕色啊。

這樣,在特定的時空和環境下,一切才會顯得和諧舒服。”

“美感對於西裝來說,最高級的就是舒服。看得人要舒服,穿的人也要舒服。

什麽叫舒服?就是放在特定的環境中不會突兀。

比如,夏天要選擇棉麻質地的西裝外套,搭配麻質的襯衫,再來一雙球鞋。除了透氣以外,棉麻亞光色的材質,在陽光的照射下不會顯得刺眼,這就會讓「看得人很舒服」。

配飾過於刻意,也會不好看。純色的西裝質感很好的,你給它配一個金屬色的胸針,這個就會很奇怪。

我以前沒有來北方之前,西裝會穿的更正式、更規矩(三件套一件不少的那種)。後來到北方之後,發現北方人性格更豪放一點,我也就逐步穿的豪放起來。

這也算是根據環境,改變自己的搭配習慣吧。”

的確,他會將領口的扣子少扣一個,拉長頸部的曲線;或者放棄經典的長筒襪,將腳踝釋放出來透透氣。

這其實就和他在竹林裡的讀詩、喝酒;在都市中追風馳騁一樣。

一切都是隨性而致、看似漫不經心,卻更顯有趣。

我問他,“ 規矩就這麽不重要嗎?”

“還是要有要求,要有規矩。”他說,“只不過,有些人的規矩是摳細節,我的規矩則要巨集觀一點。就好比像是自由的定義一樣:你有一個大的邏輯、有一個框架反而好發揮,太細致或者太漫無目的,都會很痛苦。”

就像西裝,看似古板、嚴肅,卻恰是因為它固有的邏輯和框架,反而讓它有了豐富的變化和自由。

至於如何變化,那便是因人而異、因地製宜的事兒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