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矽谷封面|蘋果新聞是媒體巨頭的派對還是葬禮?

劃重點:

(提醒:本文約3300字,閱讀全文大約需要5分鐘。)

【編者按】《紐約時報》刊文稱,蘋果上月推出了新聞訂閱服務Apple News Plus。儘管媒體在此前與科技巨頭的合作中遭遇損失,但蘋果在全球範圍內10億台設備形成的內容分發能力仍然成為了吸引媒體的重要因素。

以下為文章全文:

與其他許多媒體行業高管一樣,帕梅拉·瓦瑟斯坦(Pamela Wasserstein)對科技巨頭以及他們與內容創作者開展合作的計劃持謹慎態度。

作為紐約媒體公司CEO,瓦瑟斯坦表示:“人們曾經對合作非常樂觀。但我認為,目前這種樂觀情緒正在冷卻,人們正變得更加謹慎。”紐約媒體公司是《紐約》雜誌,以及The Cut and Vulture等網絡媒體的發行商。

不過與Conde Nast、道瓊斯和梅瑞迪斯等其他發行商一樣,她仍然將謹慎放在了一旁,加入了蘋果最新的媒體項目。近期,蘋果發布了Apple News Plus應用,將新聞內容分發至全球超過10億台設備。

蘋果去年收購了Texture,而這也成為了Apple News Plus的基礎。使用Texture,用戶只需一次訂閱,就可以獲得200份出版物的內容。上個月,蘋果在加州庫比蒂諾總部舉辦發布會,發布了更名後的升級版本。Apple News Plus提供超過300種出版物的內容,月費為9.99美元。參與該服務的知名媒體包括《紐約客》、《名利場》、《時尚》、《時代》、《大西洋月刊》和《人物》等雜誌,以及《洛杉磯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等報紙。其他較小的出版物還包括Airbnb Magazine、Birds & Blooms、Retro Gamer和Salt Water Sportsman等。

在權衡利弊之後,瓦瑟斯坦得出結論:Apple News Plus將幫助紐約媒體公司“在我們覺得合適的環境中觸達新的讀者”。

和科技巨頭做生意需要計算風險。與大部分發行商類似,紐約媒體公司也受到互聯網興起的衝擊。在當前的環境中,谷歌和Facebook搶走了大部分廣告收入,並對讀者閱讀的內容有極大的影響力。(紐約媒體公司近期的線上收入也有所增長。)

曼哈頓媒體圈中有這樣的感覺,任何與矽谷的交易都是愚蠢的交易。

現在,由於不得不這樣做,雜誌、報紙和網站已經學會成為精明的商人,不再依賴單一收入來源。它們也在發展新業務,包括品牌內容、辦會和播客,推動業務的多元化發展,維持正常運營。

在蘋果發布Apple News Plus時,瓦瑟斯坦與其他發行商一起前往了蘋果總部的史蒂夫·賈伯斯劇場。在台上,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表示,蘋果對待新聞媒體的方式與其他公司“有著非常不同的選擇”。這引起了關注,因為Facebook和谷歌在假新聞傳播方面扮演的角色備受批評。

庫克承諾,蘋果的計劃完全不同。“這將把Apple News帶到全新的水準。”他表示。當漂亮的雜誌封面在他身後的大螢幕上滾動時,會場裡回蕩著歡呼聲,這裡有一半人都是蘋果的員工。

這場行銷活動似乎完成了目標。兩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Apple News Plus上線最初48小時的訂閱用戶數超過20萬,超過了Texture的峰值用戶數。(Texture的訂閱用戶數尚未被計算在內。)

儘管蘋果大力遊說,但《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沒有加入這個平台。紐約時報公司CEO馬克·湯普森(Mark Thompson)表示,站在他的角度,這款應用的問題在於,將不同新聞來源混在一起,形成表面上有吸引力的混合體,但用戶很難知道自己在消費的是哪家媒體。《華盛頓郵報》發言人則表示,該公司的關注重點是“擴大我們自身的訂閱用戶基數”,對通過另一家公司提供內容不感興趣。

一些參與蘋果計劃的媒體高管也似乎並不樂觀,但他們拒絕對此公開置評。他們擔心惹惱蘋果,或是違反新聞公司簽署的嚴格保密協議。

除了允許他們的出版物成為蘋果新服務的一部分之外,發行商此舉還可能導致自身的訂閱收入下降。Apple News Plus的費用不高,每月只需9.99美元,對休閑讀者來說尤其合適。相比之下,《華爾街日報》數字版每月訂閱費用為39美元,而Conde Nast旗下《紐約客》、《名利場》和《連線》的線上訂閱費用加起來就超過每月10美元。《紐約客》本身的訂閱費達到7.5美元。

在發布會的第二天,《紐約客》就發現自己處於不利處境。當時路透社刊登評論文章指出:“是時候放棄你的《紐約客》訂閱了嗎?”作為回應,《紐約客》網站編輯邁克爾·羅(Michael Luo)在連續13條Twitter消息中建議讀者不要放棄雜誌。他指出,只有部分付費內容會發布到蘋果的服務。如果隻購買蘋果的服務,那麽讀者可能會錯過知名記者的文章,也無法繼續享受《紐約客》知名的每周填字遊戲。

邁克爾·羅在其中一條Twitter消息中寫道:“閱讀我們在紐約客每天和每周所做的一切,最佳方式就是訂閱。”

《洛杉磯時報》的所有者和發行人陳頌雄似乎並不擔心將這份報紙的命運與蘋果聯繫在一起。他在電子郵件中表示,蘋果的服務“鼓勵更多人為高質量內容付費”。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由於與蘋果達成的協議,該公司的新聞編輯部將增加50人。不過代表《華爾街日報》員工的工會表示,新的工作機會也將對外包員工開放。

工會的執行董事蒂姆·馬特爾(Tim Martell)表示:“這將是我們首次看到不受保護的員工隊伍。我們不喜歡這樣的不確定性。”

馬特爾同時表示,為了遵守工會與《華爾街日報》的約定,編輯部的外包員工最多只能工作12個月。這表明,《華爾街日報》將這些招聘視作臨時崗位。這是一種妥協的辦法,因為該公司需要衡量與蘋果合作的收益和成本。

《華爾街日報》的大部分文章都將出現在蘋果的服務上,但只會提供過去3天的內容。面向細分群體的內容,例如瞄準財務圈的《CFO Journal》和面向廣告行業人士的《CMO Today》,沒有被包含在內。

對於從2007年開始就成為《華爾街日報》所有者的媒體大亨魯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來說,這項合作將幫助他實現自己的長期夢想,將《華爾街日報》變成除華爾街和企業董事會以外其他讀者感興趣的媒體。

兩名與默多克關係密切的高管表示,默多克本人正是與蘋果合作的幕後推手。他希望《華爾街日報》加入更廣泛的報導,覆蓋體育和生活方式內容。與蘋果的合作給了《華爾街日報》去突破核心讀者群體的理由。

現年88歲的默多克近期賣掉了大部分的電視和電影資產,將重點放在新聞業務上,並將自己的媒體帝國進行重塑,使其可以在數字化革命的最後階段生存下來。消息人士表示,相對於其他發行商,他從蘋果得到了更好的條款,包括更有利於《華爾街日報》的內容下架約定。

默多克以往也曾與蘋果合作。2011年時,平板電腦曾被認為能拯救新聞業。當時,他在蘋果CEO賈伯斯的幫助下向iPad平台的新聞應用The Daily投資了數百萬美元。然而,這方面的努力並未成功,而The Daily在不到兩年之後就被關閉。

來自已關閉的時代公司的出版物,包括《時代》、《體育畫報》和《財富》,也加入了Apple News Plus。兩名知情的新聞行業高管透露,他們參與蘋果的項目是由於梅瑞迪斯達成的協議,梅瑞迪斯於2017年收購了時代公司。儘管梅瑞迪斯去年出售了《時代》和《財富》,並考慮脫手《體育畫報》,但這三份雜誌目前都被Apple News Plus鎖定,至少目前看來如此。梅瑞迪斯和蘋果拒絕對此置評。

蘋果提供的合作財務條款根據出版物的不同而不同。在該公司提取一半的營收分成之後,該公司的合作夥伴將瓜分剩餘部分。每家媒體公司能獲得的收入取決於讀者閱讀內容的時間。這樣的模式效仿了Spotify和Apple Music。這兩個平台根據流媒體音樂的播放頻率向唱片公司支付費用。

單篇文章的展示次數將取決於蘋果的推薦算法。算法會考慮用戶偏好,例如用戶是否關注某個特定的雜誌或話題。此外,Apple News主編勞倫·科恩(Lauren Kern)及其團隊也會對內容進行判斷。

與谷歌和Facebook相比,蘋果更提倡人性化。科恩曾是《紐約》雜誌的編輯,她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發行商對算法不確定性的擔憂。

紐約媒體公司的瓦瑟斯坦表示:“勞倫的存在給了我信心。並不是說,她知道我們是誰,而是她知道什麽是好的內容。”

儘管科恩帶來了新聞媒體與矽谷之間的紐帶,但蘋果也必須適應目前與其團隊有關係的記者。《紐約客》以“蒂姆·庫克的蘋果大馬戲團”為標題,對庫比蒂諾的發布會進行了諷刺報導。

上個月,蘋果在下曼哈頓為新的合作夥伴舉辦了私人派對,媒體的報導同樣不佳。《名利場》對此進行了報導,報導引用派對參與者的說法,總結了現場以及整個行業的氣氛。

這句話被用作了報導標題:“我們是在參加派對,還是在守靈?”(陳樺)

「矽谷封面」系列是為科技圈大咖訪談、重磅研究報告和大公司深度調查等匯總的欄目,旨在為科技資訊愛好者提供最有思想深度的優質好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