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戴志鋒:銀行股對增量資金的吸引力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戴志鋒

  隨著中長期資金和機構資金的持續入市,銀行板塊有望持續吸收資金,推動板塊持續上行。

  投資要點

  市場對銀行股的預期差。1、經濟的預期差。銀行估值包含了對經濟悲觀預期,我們預計經濟總體平穩,而結構性調整會加快,經濟增長持續性增強。2、政策負面的影響。銀行會讓利實體經濟,但總體有限。3、頭部銀行的預期差。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行業格局會是啞鈴型分布,頭部銀行和特色銀行的競爭護城河會持續加深。

  銀行板塊股息率再度走高。一季度算術平均股息率3.39%,高於歷史均值與中位數。與金融市場利率差值近1個百分點,也在歷史高位。前面幾輪股息率與金融市場利率差走闊後,銀行股均取得10%以上的超額收益:2009年初、2012年三季度、2014年三季度、2015年中股息率與1Y國債收益率差值走闊至高點1.62%、2.69%、2.49%、1.4%,隨後一個季度,銀行股超額收益分別達到19%、17%、16%、12%。

  經濟預期修複帶來銀行高股息率的持續性。高股息率源自高ROE,我們對ROE的持續性分析:歷史拆解看主要影響ROE為淨利息收入與撥備,1、資產質量具有穩健性,宏觀角度看資產質量與宏觀經濟是“弱周期”關係;微觀角度存量風險消化充分,增量風險銀行謹慎。2、供求弱平衡,息差下行是緩慢的。資本的硬約束,銀行的貸款(社融)供給增速約束在在10%左右;同時監管中性,“影子銀行”供給能力有限。貸款的供求關係在中長期會處於“弱平衡”狀態,貸款利率下行是比較緩慢的。銀行1季報業績預測:預計1Q19銀行淨利潤受益於規模高增,而息差取決於資產負債結構,資產質量平穩,整體增速仍將高於18年底。

  投資建議:經濟預期改善+低估值高息率能推動銀行的上漲行情。隨著中長期資金和機構資金的持續入市,銀行板塊有望持續吸收資金,推動板塊持續上行。近期我們推薦彈性較大、季報業績好的中小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興業銀行江蘇銀行;同時看好頭部銀行中長期價值: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

一、股息率與金融市場利率相比在高位

  一、股息率與金融市場利率相比在高位

  銀行板塊股息率再度走高。銀行當前一季度算術平均股息率3.39%,從2006年至今的數據看,當前股息率處於較高的水準,高於均值的3.02%,也高於中位數2.88%。銀行各板塊股息率均走高,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當前一季度算術平均股息率分別為4.95%、2.83%、3.61%以及2.4%,均高於各自板塊的歷史均值4.3%、2.2%、2.67%、1.62%;也高於歷史中位數4.47%、1.76%、2.53%、1.58%。

  行業比較:銀行5年平均股息率最高。相比其他行業銀行股股息率極具吸引力,近5年平均股息率4.06%(加權平均股息率),在29個行業中位列第一,遠高於其他行業。銀行板塊股息率穩定,近5年均位列前三,5年平均股息率遠高於行業均值的1.48%,也遠高於中位數1.18%。

  個股股息率最高的前5家均為國有行,股息率均達到4.5個百分點以上,5家大行股息率中位數情況也體現了其穩健屬性,中位數在4.5個百分點以上,歷史均值除交行外,其他4家也在4.5%以上。

  銀行股息率與金融市場利率差值在高位。在貨幣寬鬆下,銀行板塊股息率與金融市場利率差再度走闊至高位。當前一季度平均股息率高於1年期國債收益率近1個百分點,高於平均差值的0.35%,也高於中位數差值的0.3%,配置價值顯著。

  各板塊股息率與金融市場利率差值也在歷史高位。其中大行高出1Y國債收益率2.55個百分點,股份行、城商行分別高出0.4、1.19個百分點,農商行由於當前估值較高、股息率略低於1年期國債收益率0.1個百分點。當前差值高於歷史各自均值1.59%、-0.06%、-0.08%、-1.37%;也高於差值中位數1.68%、0%、-0.12%、-1.43%。

  個股股息率差值前5家達到2.5個點左右,中行、農行、交行、工行以及建行股息率與1Y國債收益率差值一季度均值為2.79%、2.72%、2.66%、2.29%、2.28%,均高於他們的歷史差值平均數和中位數。

  前面幾輪股息率與金融市場利率差走闊後,銀行股均取得較為顯著的超額收益:2009年初、2012年三季度、2014年三季度、2015年中股息率與1Y國債收益率差值走闊至高點1.62%、2.69%、2.49%、1.4%,大幅高於均值0.59%,隨後一個季度,2009年中、2012年底、2014年底、2015年三季度銀行股都有不俗的表現,超額收益分別達到19%、17%、16%、12%。

二、銀行的高股息率能持續嗎?——ROE的持續性分析

  二、銀行的高股息率能持續嗎?——ROE的持續性分析

  高股息率源於高ROE,ROE的持續性分析。ROE的杜邦分析:ROE下降主要是淨利息收入和撥備。ROE穩步下行,由杠杆率和ROA共同導致,其中ROA是主要拖累,而ROA細項中又是淨利息收入和撥備所致。淨利息收入的下降有14-16年的貨幣寬鬆降準降息、17年的營改增以及18年的新會計準則影響;撥備則是伴隨不良的爆發、14年開始計提增加,隨後在審慎原則下在高位保持。淨利息收入主要看淨息差,撥備主要看資產質量;我們分別對兩塊進行分析,結論是銀行的ROE的持續的。

  宏觀和微觀角度看資產質量的穩健性。1、資產質量與宏觀經濟:“弱周期”:銀行資產質量與宏觀經濟的“非線性”:資產質量主要在乎企業能否活著還利息,經濟只要不下滑失控,資產質量不會大幅惡化(見下圖)。2、微觀角度:存量風險消化充分,增量風險銀行謹慎。存量風險方面,08年-14年行為激進帶來的存量風險消化較多,處理的不良貸款額在4兆,在大行的貸款佔比6%;增量風險方面,16-18年,銀行放貸是比較謹慎的,因為剛從不良的“坑”裡爬出來,新增以抵押和大型企業為主。

  供給與需求差額測算,看淨息差走勢。1、貸款供給能力測算。資本的硬約束,銀行的貸款(社融)供給增速約束在在10%左右;同時監管中性,“影子銀行”供給能力有限。2、寬貨幣對寬信用有所傳導,需求的悲觀預期有所修正。市場預計社融增速能保持10%左右的增長水準。所以,貸款的供求關係在中長期會處於“弱平衡”狀態,貸款利率下行是比較緩慢的。其他方面,存款壓力持續,但也有所緩解,同時同業負債成本維持低位會有利於淨息差。所以,淨息差下行是比較平緩的。

以銀行1季報為例,看未來銀行ROE的趨勢。

  以銀行1季報為例,看未來銀行ROE的趨勢。

  對銀行1季報各項指標分析:1、息差與各家行資產負債結構相關。資產端,對公貸款利率18年底緩慢下行;信貸佔比的提升和客戶結構調整是可以提升資產端的收益率。負債端,存款利率還是有壓力;資金市場利率維持低位對資金端壓力有所緩解,去年較高的同業成本和佔比高的銀行負債端會比較有利。2、資產資產質量總體平穩。目前行業整體不良在上升,但前幾年行業整體消化的不良較多,有一定的主動管理空間,總體看風險可控。經濟緩慢下行,流動性寬鬆,資產質量處於平穩狀態。3、1季度信貸規模同比高增,社融高增確保了1季度的信貸規模。4、非息收入大概率走平,手續費回暖、淨其他非息收入走低。代銷等回暖,銀行卡手續費增長平穩;而淨其他非息收入由於基數原因大概率走低,新會計準則下已有13/30家銀行在18年初進行了利息收入轉非息收入的切換,低基數優勢不再。5、行業成本收入比提升可能性較大,行業當前集中發力金融科技,轉型零售、小微,這類業務都是需要高人力成本的。

  銀行1季報業績增速情況:我們預計1Q19銀行淨利潤受益於規模高增,而息差取決於資產負債結構,資產質量平穩,整體增速仍將高於18年底。1Q19上市銀行、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以及農商行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6.4%、5.7%、6.6%、13.5%以及12.1%。

三、低估值包含了市場對銀行股的預期差

  三、低估值包含了市場對銀行股的預期差

  春節後銀行股滯漲:元旦至春節前銀行累計漲幅領先大盤、創業板,累計上漲10個百分點,大盤、創業板累計上漲9.4%、3.5%;春節後至今創業板大幅上漲,而銀行板塊則出現滯漲,累計漲幅僅有7個點,創業板、大盤分別累計上漲29%、17%。各板塊情況:節前股份行領漲銀行板塊,累積漲幅13個點;國有行與城農商行接近、在7個點左右。節後大行滯漲明顯,累計漲幅僅有0.5個點;中小行取得10個點左右的累計漲幅。

  絕對估值處於歷史底部:行業當前PB 0.89X,低於2006年以來行業平均PB 1.79X、也低於行業中位數1.25X,較歷史最小值0.8X(2019.1.2)漲幅僅12%。分板塊來看,與前幾輪行情相似,中小行率先走高,年初以來這一輪行情中漲的較多的是高彈性的次新股、中小城農商行,相對板塊溢價達到20%;另受益流動性寬鬆、負債壓力稍有緩解的股份行也有小幅的往上,相對板塊溢價3個點以內。17、18年漲的較多、跌的較少的大行基本沒怎麽動。

  銀行板塊相對滬深300估值一路走低:銀行板塊由2006年相對滬深300估值溢價近50%,一路走低至當前僅為滬深300估值的0.6-0.7倍,各細分板塊也是如此,中小行估值相對折價較低,為0.7倍,大行、股份行估值僅為滬深300的0.6倍。

  銀行板塊相對創業板塊的估值:14年那輪行情啟動前,銀行板塊相對創業板估值折價較厲害,僅有創業板的0.1倍;本輪行情啟動前,銀行板塊相對創業板估值略高於歷史均值、為0.27倍(歷史均值0.25倍)。

  本輪行情與14年相似但又有不同之處:與14年一樣,本輪可能是流動性的轉捩點。和前幾次比,這次地產和地方政府平台融資沒有放開,經濟轉型是比較漫長的;同時市場偏好改變快、政策鼓勵發展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有可能出現流動性轉捩點,銀行會明顯補漲行情,類似2014年銀行股4季度的行情。

  與14年不同的是,這次銀行的上漲會在後面。14年的時候銀行股和金融板塊一直很弱,流動性寬鬆以後,市場先把低估值的窪地補平,那時候金融板塊走得非常強:14年初至中旬,銀行板塊累計漲幅0.1個點,創業板累計上漲5.4%;14年中旬至年底銀行板塊走強,累計上漲73個點,創業板累計漲幅4.8%。這次不同之處在於前一兩年整個金融板塊漲的比較多,創業板跌的比較多,這次先填補的是創業板估值的窪地,如果這些窪地填補完以後,流動性還繼續寬裕,資金還是持續的流入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還是提高的話,銀行股會有補漲行情。

四、銀行股的預期差在哪裡?

  四、銀行股的預期差在哪裡?

  經濟的持續性增強,結構在調整。銀行估值包含了對經濟悲觀預期,我們預計經濟總體平穩,而結構性調整會加快,經濟增長持續性增強。政策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的方向沒變。政策依然會壓製房地產、地產融資平台的融資,倒逼經濟結構轉型。整體的金融政策邏輯是“弱刺激+強改革”:金融總量政策是“托而不舉”,倒逼的結構性改革會增加。

  銀行會讓利實體經濟,但總體有限。我們測算了銀行ROE10%-14% 的情形,能夠支持實體經濟的風險加權資產增速(社融供給)在7%-10%。如果ROE下降明顯,銀行留存利潤無法支持未來的信貸增長,從而無法實行“寬信用”。

  頭部銀行的預期差。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行業格局:啞鈴型分布。一頭是頭部銀行成為金融綜合性服務平台,對標國際金融大型集團;一頭是眾多中小銀行,聚焦當地,特色化服務實體經濟。頭部銀行和有特色的中小銀行的競爭護城河會持續加深。

  投資建議:經濟預期改善+低估值高息率能推動銀行的上漲行情。隨著中長期資金和機構資金的持續入市,銀行板塊有望持續吸收資金,推動板塊持續上行。近期我們推薦彈性較大、季報業績好的中小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興業銀行和江蘇銀行;同時看好頭部銀行中長期價值: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

  05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下行超預期;政策變化超預期。

  (本文作者介紹:中泰證券銀行業首席,金融組組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約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