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車市微增長時代“快魚吃慢魚” 誰的未來更堪憂

  車市微增長時代“快魚吃慢魚” 誰的未來更堪憂

  每經編輯 祝裕

  每經記者 駱一帆 每經編輯 楊 翼

  與此前行業預測一樣,進入2018年,隨著1.6升及以下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結束,國內乘用車市場重新進入微增長時代。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為 610 萬輛,同比微增2.6%。而據中汽協預測,今年全年我國汽車銷量約為2987萬輛,僅同比微增3%。

  隨著車市增速減緩,市場增量變得愈發稀缺,競爭日益激烈,市場格局恐將發生改變,“馬太效應”將更加明顯。

  對此,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下的格局並非完全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產品力與品牌力在企業競爭中或許更加重要。

  微增長時代來臨

  在小排量車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出後,1.6升及以下排量汽車銷量增速明顯減緩。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我國1.6升及以下排量的汽車銷量為416.6萬輛,同比降0.4%,低於乘用車整體增速3.4個百分點,佔乘用車銷量比重為68.3%,同比降2個百分點。

  對此,業內有分析認為,小排量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出僅是車市銷量減緩的導火索,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到了新發展階段。

  2017年,我國汽車銷量達2887.9萬輛,其中,乘用車2471.8萬輛。這表明我國汽車消費已達到一個高點。

  “車市不可能永遠高速增長,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時代一定會來。”華晨汽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祁玉民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車企應該認清並接受此現實,調整思路和行為,將目光由銷量向品質轉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中汽協預計,今年,國內乘用車銷量增速或為3%,其中,轎車銷量或為1177萬輛,或同比下滑1%;SUV銷量或為1152萬輛,或同比增長11%;MPV銷量或為179萬輛,或同比下滑11%。

  淘汰賽槍聲已打響

  銷量增速減緩後,市場競爭加劇與格局分化將更明顯。今年一季度,已有車企銷量下滑,也有不少企業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

  在自主品牌中,吉利汽車延續去年的強勢狀態,今年前3個月銷售38.63萬輛,同比增39%。上汽乘用車與廣汽乘用車也保持良好勢頭,同期分別增長54.2%和22.73%。

  而長安汽車長城汽車今年以來的銷量並不理想。

  由此看來,車企銷量好壞並不完全取決於規模。而此情況在合資企業中也同樣存在。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規模已達百萬輛級的長安福特與北京現代銷量下滑較嚴重,同比分別下降35%與17%,而廣汽本田與一汽豐田則分別同比增長了16.77%和5.44%。

  “規模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但不是唯一的。”中國汽車工業谘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此表示。

  對此,崔東樹也表達了相同觀點。他認為,從目前來看,企業的品牌力與產品力已成為改寫競爭格局的關鍵。

  以吉利汽車為例,其目前不錯的銷量成績得益於旗下博越、遠景SUV、帝豪GS、帝豪GL等3.0時代新產品的共同發力。相比之下,長城汽車多年來均依靠哈弗H6一款車型帶動銷量,儘管去年也推出高端品牌——WEY,但尚處市場爬坡階段,對整體銷量提升作用有限。

  在車市微增長的大背景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企業間競爭加劇與淘汰加快將成為市場主旋律。對於各家車企來說,如何快速提高自身品牌力與產品力,將是未來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