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揭秘:幣圈是怎樣一步步割散戶韭菜的

  獨家揭秘:幣圈是怎樣一步步割散戶韭菜的

  作者:張哲

  來源:中新經緯 

  “一個匯集幣圈內幕的社區,掃碼獲悉下一個‘暴漲幣種’。”

  近年來,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幣”由於其價格猛漲,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一時間,各種打著“去中心化”“運用區塊鏈技術”旗號的“虛擬幣”大行其道,由此引發的財務紛爭,甚至集資詐騙也層出不窮。

  近日,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內幕情報社區”,號稱能夠為用戶提供第一手“幣圈內幕”,避免用戶成為任人宰割的“韭菜”。

  該組織真的能無償為炒幣者提供幣圈的內幕資訊嗎?

  “匯集幣圈內幕,預知暴漲幣種”

該社區發布的宣傳海報該社區發布的宣傳海報

  該社區發布的宣傳海報顯示,其分別在4、5、6月份成功預測了EOS(柚子)、GTC(時光幣)、INK(墨鏈幣)、DBC(深腦鏈)的爆拉暴漲,並預告了某項目方將在一周內拉盤的資訊。

  該社區提供的資訊真的真實可靠嗎?中新經緯添加了海報中客服人員的微信,該客服表示目前該社區免費為炒幣者提供虛擬貨幣拉漲的內幕資訊,並稱社區有自己的“消息面”,公布出來是為了“資源共享”。

  而另一位在社區群內備注為“幣圈內幕爆料”的客服則坦言,所謂的“內幕資訊”並不是憑空獲取的,而是一些“項目方”朋友透露的,這些資源,是新韭菜們不會知曉的。談到為何要與炒幣者進行資源共享,這位客服說,“因為我們後期要做社區產品,需要一定的流量。提前免費透露這些內幕資訊,只是為了獲取流量,為日後推廣社區產品做準備而已。”

  中新經緯掃描該社區海報中的二維碼發現,該社區所推廣的微信小程式因違規已經暫停服務。

  “內幕資訊”的曝出,只是成就了一個新的“二級市場”

  為積澱用戶而進行資源共享尚可理解,但是該社區手中掌握的“內幕資訊”是否準確?資訊來源真的是“朋友告知”這麽簡單嗎?對此,某區塊鏈項目方人士告訴中新經緯,“莊家永遠不會透露對自己不利的資訊”。

  那麽該社區在宣傳中所說的“匯集幣圈內幕”是假的嗎?該業內人士則稱,“也不完全是假的,他們拿到的情報其實是拉盤後放出的,當項目方從100拉到150時,就需要有人配合從150拉到200,這樣操盤手可以在200的點出貨。接到所謂‘內幕消息’的人能不能賺到錢,就要看200是不是頂點了。”

  上述業內人士坦言,“準確來說,這些內幕資訊應該稱為‘拉漲資訊’,因為它們已經失去了內幕的價值。對大多數人而言,充當的還是韭菜的角色。你會發現,你拿到的‘內幕資訊’或許準確無誤,但自己就是賺不到錢。”

  所謂的“內幕資訊”,只是項目的操盤手為尋找接盤人而釋放的信號,所有接收到這條信號的人只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買入和賣出,於是又形成了一個相互廝殺的二級市場,誰能早一步從這個市場中跳出,誰就能分到“內幕資訊”的最後一口羹,但風險極高。操作得當的老手或許能夠根據盤面使獲得的消息實現利益最大化,而那些晚了一步的人,便成為了任人宰割的韭菜,終將要為老手的利益買單。

  假意提供內幕資訊、推薦看漲幣種(股票),實則是尋找“韭菜”來接盤,這類情況在股市中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兩個月前,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廖英強就因“惡意推薦”股票,被證監會罰沒1.29億元。

  處罰決定書顯示,2015年3月至11月期間,這位“股評專家”利用其影響力,發布了含有薦股內容的部落格60篇,平均點擊次數為110399次,在其微博、部落格“午間解盤”欄目影片中公開評價、推薦了39隻股票共46次,在推薦前使用其控制的账戶組買入相關股票,並在公開薦股下午開盤後或次日集中賣出相關股票,違法所得4300餘萬元。

  “內幕資訊”的方向盤將駛向何方?

  某虛擬貨幣交易所的工作人員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幣圈和股市的老手們“割韭菜”的套路基本上是一致的,隻不過股市有證券法和證監會的監管,違法的代價很大。在股市沒有人敢聲稱掌握第一手內幕資訊,因為泄露證券、期貨內幕資訊是觸犯刑法的。但幣圈是一個很大的監管盲點,在這片法外之地,人們的“發揮太空”也很大。

  “任何牟利模式都有紅利期,在紅利期的開始階段往往是紅利最高的時候,但這時候往往存在市場混亂、交易不規範、風險畸高的弊端。雖然國內明文禁止代幣發行和交易,但是人們依舊會為了賺取紅利買幣,因此莊家總能割到韭菜。”他說。

  在幣圈,莊家的各種內幕交易、價格操控、虛假宣傳、惡意做空等行為,可以用肆無忌憚來形容。正如上文所言,莊家永遠不會釋放對自己不利的資訊,各類消息被爆出來必有其目的性:吸引韭菜注意追高最後被收割,或是製造恐慌打壓盤面收割廉價籌碼。

責任編輯:何凱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