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人都想當超級英雄,卻沒人幫媽媽洗碗”

本文經新周刊(ID:new-weekly)授權轉載

有一些話題,單單是提起來就足以讓人心情沉重,比如“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你的母親會變老,會離開你”。

這是我在大學時的一次街頭採訪話題,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聽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答案都是“沒想過”、“不敢想”,還有一些人說“想過,但下一秒我就會止住這個想法”。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男生聽完問題後沉默了好幾秒,好像想說什麽最後又什麽都沒說,低著頭走了。

這個話題是一個禁區,極少人願意往下深入討論,我們極其避諱甚至不願提及,因為我們都很清楚在我們的生命中,“母親”這兩個字意味著什麽,還有太多太多的遺憾,我們還沒有彌補,還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我們都還沒有和她一起去完成。

有一部電影,一直不敢看第二遍,有人把它比喻成後勁很大的白酒,看完需要用一部笑點密集的喜劇來“解酒”。

這部電影就是馬儷文導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它討論的正是我們每個人都避諱去談的問題——有一天,母親老了病了,我們該怎麽辦。

它改編自女作家張潔的同名散文,整部電影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在母親重病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她和母親之間發生的故事。

這部電影最打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的殘酷與真實,它讓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那些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忽略的細節,比如母親對我們的愛。

在全片第六分鐘時,已經出現了第一個淚點,母親在客廳小憩,聽到小女孩在門口嚷嚷“姥姥,阿姨回來了”,她第一個反應是慌亂抓起面前的電話,而不是到門口迎接女兒,因為她不敢相信是女兒回來了。

影片沒有一味渲染母女間的溫情與感動,它很真實地反映了母女間無奈的爭吵和矛盾。

為了省錢,母親買了爛水果帶回家,女兒發現後生氣地把水果全都砸在地上,受到指責的母親此刻就像犯錯的小孩一樣,小心翼翼地安撫女兒的情緒“你別生氣,媽一定改”。

整片最催淚的一幕是女兒得知母親病情後,她仍未收拾好心情,一轉眼卻看到瘦瘦小小的母親站在護欄後面看著她。

母親眼睛裡流露出了恐懼和擔憂,她擔憂自己的身體,同時更擔心的是自己的女兒,就像在病床前她說的那樣“我不能死,死了你怎麽辦呐”。

在生命最脆弱的時刻,她最記掛的仍是自己的兒女。

這部講述母親的電影讓我們看到了愛,也看到了無奈,看到了自己的自私不耐煩,也看到了在我們終日奔忙疏於聯絡的時間裡,母親也在一天天地變老,然後有一天,你就會發現,母親好像已經不是記憶中的模樣,從什麽時候開始她已經銀發滿頭了。

冰心寫過一篇散文,叫《不為什麽》,她說她問過自己的母親一個問題:“媽媽,你到底為什麽愛我?”

母親放下針線,用面頰抵住她的前額,溫柔且毫不遲疑地說:“不為什麽,只因你是我的女兒。”

冰心在文中寫到:

假使我走至幕後,將我二十年的歷史和一切都變更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從沒有一個人認識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兒,她就仍用她堅強無盡的愛來包圍我。

她愛我的肉體,她愛我的靈魂,她愛我前後左右、過去、將來、現在的一切。

我們為什麽說母愛是無私的?

因為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別人欣賞你,愛慕你,或許是因為你的容貌、性格、金錢、地位,冠在你身上的種種頭銜,但只有母親,她愛你,只因你是她的兒女。

我一直覺得母親都有兩套世界觀,一套是給自己用的,另一套是給自己的兒女用的。再膽小怕事的母親,在對待兒女的事情上,也會強迫自己變得剛強。

在韓劇《請回答1988》裡,有一幕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寶拉因為參加示威遊行連夜被警察抓走,暴雨中,媽媽從家裡跑出來,在轉角處看到女兒的那一刻,她急得把雨傘都扔在地上向她跑來,一向柔弱的媽媽擋在她面前,不讓警察靠近。

她含著淚向警察解釋,她告訴他們自己的女兒有多優秀,她是世界上最懂事的女兒,她一直學習都是第一名,她是首爾大學的好學生,她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

她徒勞地解釋,此時此刻,她不要臉面,也不要自尊心,因為她有更想守護的人。

我們總是習慣把善意留給外人,卻把遺憾留給母親。

我們總是調侃自己有拖延症,其實比起工作上的拖延症,我們對待媽媽的拖延症更嚴重。為了工作,我們推遲回家的日期,為了各種各樣的小事,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忽略了對母親的關心。

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我們,而我們回饋給她的卻沒有她給予我們的一半。我們總想著以後時間還長,還有那麽多年年月月可以表達對她的愛,對她的感激,但就在這日複一日的拖延中,時間就這樣蹉跎了。

表達愛,真的不必等待,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或許你可以拿著一份禮物向她表達這些年來藏在你心底的話,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生活中給予母親多一些溫暖和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