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口述歷史·李致⑤|重燃文學夢:為歷史留下一份珍貴的記憶

/名家檔案/

李致,1929年生於四川省成都市,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長期在共青團系統工作。先後任共青團四川省委《紅領巾》雜誌總編輯、共青團中央《輔導員》雜誌社總編輯。

改革開放時期,先後任四川省出版局副局長兼四川人民出版社總編輯,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出版總社社長、四川省政協秘書長。1991年至2009年任四川省文聯主席。

雖然從14歲開始,李致就開始寫文章,但他的作家身份,主要體現在他晚年開始寫的隨筆系列作品中。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往事隨筆」的總題下,李致先後寫了幾百篇隨筆和散文,隨後又集合成多部散文集,包括《昔日足跡》、《四爸巴金》、《銘記在心》等。

李致開始寫這些隨筆的時候已經70多歲了,「一生中接觸了不少人,也經歷了不少事件,這些人和事與時代的變遷分不開,也可以說是時代的某些縮影或者折射,我需要傾訴自己的感情,回顧自己走過的路,並對這些經歷作出一些剖析,儘管這種剖析並不深刻。」

可是,就在這些他自認為「自我剖析並不深刻」的書裡,讀者也能看到一個既複雜又純粹的李致,看到字裡行間充滿的樸素、平靜和愛,巴金倡導的「說真話,做好人」,以另外一種形式體現得淋漓盡致。

1949年初,李致全力從事地下黨工作,為避免暴露身份,停止寫作和發表文章。 在非常年代,「雖然我曾經有文學夢,但是環境所迫,我這個夢就只好暫時不要了。」

改革開放後,李致回到四川,先後在出版界和宣傳部工作,忙於工作的李致聽從四爸巴金的建議,退休後再寫作。1993年,李致賦閑在家,愛人又長期生病,他的重心以照料愛人為主,也有了更多時間來思考和寫作。歷經曲折,李致的文學夢又重新燃起,「這個夢又找回來了。」

在李致的散文創作中,涉獵內容豐富,時間跨度長,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一直到當下。

在他的筆下,地下工作的同志,國家長官人,文藝工作者,普通勞動者等,都有各自精彩的亮相。比如在《銘記在心》中,李致記錄了他生命中重要的人物,其中既包括賀龍、張愛萍等黨和國家高級長官人,革命家兼文學家馬識途等對自己重要的影響,還包括他與曹禺、沙汀、艾蕪、劉紹棠、王火等文壇名家的深入交流,此外,還有他與音樂家周巍峙(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總導演之一,音樂家王昆的愛人)、編輯家范用等人的交往。

而在普通小人物的刻畫上,李致的筆也是情真意切令人動容。比如他在《胖舅舅》中回憶自己的舅舅對自己的愛,在舅舅去世後,對舅舅的懷念,語言真摯幽默。而在他家做了十多年活兒因而結下終生情感的保姆,也被李致寫進《姨媽》一文中,真情流露,讓人感動。

由於與巴金有著天然親近的血緣關係,在李致的筆下,巴金自然是被表現的重頭人物。與其他人寫巴金的文章都不同,李致筆下的巴金,有其獨特的視角:

巴金對親人的情感,對後輩的關愛,晚年的思考、困惑,對時間和親人的留戀,以及他對自己小說代表作《家》原型人物的深刻理解,等等,都在李致的隨筆集《四爸巴金》中有所呈現。《四爸巴金》全書共41篇,寫作時間跨度近30年,記錄了李致與巴金60多年的交往的細節回憶錄。所涉內容貫穿巴金的青年、中年和晚年,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馬識途是當年中共地下黨川康特委副書記,又是李致所在學校的老師。提到馬老,李致總是語氣帶著發出內心的敬意,「他對我是亦師亦友。我們心靈相通。」

在《銘記在心》中所收錄的一篇長篇隨筆《歷經斧斤不老松—記馬識途》中,李致就用細緻真摯的文筆,記述了他與馬老超越半個世紀的交往細節,以及他所結識和見證的馬老:從上世紀四十年代「戴土耳其帽的英文教員」,成都解放前夕「愛護青年的組織部部長」,上世紀七十年代馬老在「雷區」工作,一直到新時期「優秀的文藝工作長官人」等等。

對於馬老的文學成就,李致還回憶上世紀60年代,馬老寫長篇小說《清江壯歌》時的感人細節,以及馬老敬佩巴老「說真話」精神等。

李致的「往事隨筆」系列,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國家、民族、歷史、前途的關切思考,飽含著對戰友、同志、親朋至愛的真情實感。一片赤子之心。

學者王地山在論及李致作品的藝術特色時說:「這種秉筆直書的寫法,即是《春秋》、《左傳》、《史記》、《漢書》等歷史散文的紀實手法。它既是嚴謹的文學作品,也具有史料和史學價值。」

對於《銘記在心》,評論家廖全京說:「他走過了一段很長的路,這幾十年裡,他漸漸悟出了人生和藝術的真諦,他把自己在這幾十年裡這一點、那一點的感情,認真記錄下來,積累起來,漸漸變成了一篇一篇的文字。這就是李致,平靜的、樸素的李致。從這些文字裡,我慢慢咀嚼出一種味道,一種既複雜又純粹的味道,那就是愛。李致一直把理解別人,尤其是理解自己的親人,作為通往人格理想的一條重要的路徑,努力想在理解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內心的純潔、光明、溫暖。」

詩人沈重則這樣評價李致的作品,「諸多篇章,總是與時代風雲緊緊相扣,事情也許都是平凡的。卻從平凡中折射出高尚的情操,溫暖的人情,加之作者的坦誠,便更覺其可親。」

走過近90載春秋的李致,歷經時代幾度變遷,他有許多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我曾為之喜悅或痛苦。我在『往事隨筆』中,寫的這些人和事,我力求真實,決不加一點虛構。可以說是時代的某些縮影或折射,也許有一些"史料"價值。而且,我有感情需要傾訴,也想藉此回顧自己走過的路線。剖析自己的一生。

魯迅反對『忘卻』,他說,記性不佳是有益於已而有害於子孫的。人們因為能忘卻,所以自己能漸漸地脫離了受過的苦痛,也因為能忘卻,所以往往照樣地再犯前人的錯誤。我感到,寫出一生的經歷,是我應盡的社會責任。」

2012年,李致榮獲巴蜀文藝終身成就獎,專門嘉獎李致繼承巴金「說真話」的精神,「為歷史留下一份珍貴的記憶」。

下期預告:

李致自小養成的看書與藏書嗜好,在李致家中,目之所及儘是書,無論玄關、臥室、客廳,更不用提書房……凡能放書的地方都少不了它。

李致的藏書,有不少都是名家簽名版,比如巴金、茅盾、葉聖陶、曹禺、夏衍、艾青、沙汀、艾蕪、劉紹棠等,簡直是現代文學名家的「簽名版全集」了。下期,李致將為大家講述這些簽名版背後的感人情誼。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攝影 劉念

編輯 李揚 實習編輯 邱天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