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水的春節檔,鐵打的《熊出沒》

文 | 樓巴蒂

從目前來看,《熊出沒》系列電影是春節檔史上最穩定的選手,從2014年至今,系列票房累積超過20億,國內沒有哪一系列電影能做到像它一般:穩定的票房體量、高額的投資回報、規模化的衍生業務,在其他大片淪陷各大混戰之時,保持一方晴空。

數據顯示,2019年春節檔6天票房(初一至初六)票房大盤達到58.12億,打破了去年同期紀錄(2018年同期大盤57.38億)。但今年的大盤數據是一門“顯學”,紀錄更新背後,低人次高票價、電影盜版等問題昭然若揭,輿論中一部分人強行歡呼大盤攀升,一部分人已經不願維持“大過年的”友好氛圍,對2019年的電影市場表示直白的憂慮。

春節檔8部電影更迭不斷,《流浪地球》最終成為最大贏家,“小破球”贏得萬千寵愛,所有相關方都成為紅利收割者,剩下的7部電影中,《熊出沒·原始時代》(以下簡稱《熊出沒6》)是最讓人欣慰的作品。

上映當天,《熊出沒6》以4.4%的排片達到7347萬票房,超過前期與宣發均佔優勢的同類動畫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以下簡稱《小豬佩奇》),上映三天,單日票房反超原屬於春節檔第一梯隊的《新喜劇之王》,排片佔比最高上升至10.4%。目前《熊出沒6》累積票房5.29億,貓眼預測其最終票房將達6.74億。

毫無疑問,《熊出沒》系列是春節檔最強的兒童動畫IP。而這系列背後的資本方除了主要製作出品方華強方特,樂創影業、光線傳媒、萬達影視、貓眼等電影公司也均曾出現在該系列參投名單上,顯然,垂直的低幼動畫電影市場依舊是巨頭們不願放棄的掘金地。

離開股市放大效應,《熊出沒》能否成為春節檔的“唯二贏家”?

2019年春節檔,除了“天選之作”《流浪地球》,《熊出沒6》也開展了一場逆襲,這是電影市場上唯二部位次上升的電影。雖然《熊出沒6》並沒有實現如《流浪地球》一般“全盤環比下跌,我獨自逆跌”的壯舉,但是它也一直保持著比前作同期更高的成績,相比《新喜劇之王》《神探蒲松齡》等動輒跌幅超過4成的電影,《熊出沒6》的票房走勢相對穩定。

或許以性價比來講,《熊出沒6》是今年春節檔第二個贏家。第一個贏家無疑是《流浪地球》,截至目前該片票房突破25億,片方分账達到9.18億。節後首個交易日(2月11日),影視股件的“大片效應”開始展現。

《流浪地球》背後參投公司相繼發布公告,截至2019年2月10日,北京文化源於該影片的收益約為7300萬-8300萬,上影綜合收益暫為120萬-160萬,中影預計收益為9500萬-1.05億等。與公告相應的,是《流浪地球》概念股的上漲,11日開盤當天,北京文化的“大片式漲停”再度出現,上影、中影、文投控股等也一度大漲。

興業證券估算,當《流浪地球》票房達到35/50億元時,其收入分成將分別達3.4/4.8億,而北京文化電影投資成本達1.07億左右(製片成本7250萬,宣傳和發行成本2500萬-3500萬),在此基礎上換算,北京文化利潤大約2.4/3.8億左右。

而《瘋狂的外星人》背後的光線傳媒、《新喜劇之王》背後的新文化則出現下跌。光線公布,截至2月10日,公司源於《瘋狂的外星人》營收區間為4億-5億,數字喜人,但是公眾敏感的意識到“營收”與“收益”的差別。

新文化影業則以1000萬-5000萬參與投資電影《新喜劇之王》,由於電影在春節檔的下跌,新文化沒有享受到大片帶來的資本放大效應,股價下跌。而這背後還牽扯著周星馳和新文化的對賭條約,2017年新文化擬以13.26億人民幣投資周星馳持有的公司PDAL,並協定PDAL將在2016至2019年四個財政年度實現淨利潤10.4億,不足承諾的部分,將由周星馳現金補償及回購。

這對周星馳而言顯然存在著一定的業績壓力。新文化影業2018年5月曾發布公告,公司將以自有資金5000萬-1億參投《美人魚2》,該電影已經在後期階段。目前《新喜劇之王》票房焦灼在5億,此前坊間有消息推算,為了緩解業績壓力,《美人魚2》或許有可能在2019年暑期檔上映。

相比起其他公司在股市上受到的反差待遇,《熊出沒6》背後主要資方華強方特在新三板,樂創影視為進入股市,雖無股價漲幅,但資本安穩,更像一個“隱形的贏家”。憑借目前《熊出沒6》的票房,似乎已經能夠確定背後的紅利。從《熊出沒》第一部至第六部,這系列電影一直抒寫著以小博大的神話,2017年《熊出沒4》票房達到5.23億,這系列從原本2、3億左右的票房體量上升至5、6億。而這系列的製片成本均在幾千萬級別,相比春節檔製片、宣發成本上億的國產大片,動畫電影不在同一個賽道內,《熊出沒》系列成了少數幾個“悶聲發大財”的動畫IP。

春節檔的“常青樹”,《熊出沒》系列的製勝之道

近幾年《熊出沒》幾乎是春節檔一家獨大的動畫電影。

2018年《紅海行動》《捉妖記2》《西遊記女兒國》《唐人街探案2》四部大片掀起宣發大戰,同期內兒童電影市場只有一部《熊出沒5》,它守著首日7.7%的排片,換回了6.05億票房。這時的勝利顯得理所應當,兒童觀影帶動家庭觀影,而兒童的選擇相當唯一。

今年春節檔阿里影業推出了《小豬佩奇》,相比起《熊出沒》系列,小豬佩奇的形象在成年群體中甚至更有共鳴感。不管是這隻粉紅小豬的各類表情包、“社會人”的手錶和紋身、流傳於各類社交媒體上的冷笑話段子,“佩奇”本身比“光頭強”“熊大熊二”更具流行文化屬性。1月17日《小豬佩奇》一波“啥是佩奇”短片的行銷,一方面以合家歡喚醒家庭消費,一方面“硬核佩奇”引起年輕群體關注,該片搶走了動畫電影市場大部分的注意力,成功將往年《熊出沒》9-10%的排片分割過半。燈塔數據,電影映前累計想看《小豬佩奇》達到14.8萬,而《熊出沒6》在10萬左右。

而《熊出沒6》遵循了此前系列的行銷方式,一方面基於電視動畫長線放映累積的IP認知度,一方面邀請明星助陣,發布推廣歌曲,同時寒假周末開展點映,提前收割票房。

即便《小豬佩奇》引起了媒體輿論的關注,但現實情況與輿論熱度並不完全同步,兩部電影最終首日預售上《熊出沒6》達到4551萬,比《小豬佩奇》高出1000萬。上映後兩部電影票房差距逐步拉大,《小豬佩奇》口碑失利,豆瓣評分跌至4.1分,票房走勢進入“喋喋不休”的狀態。

《熊出沒6》與《小豬佩奇》一戰中,電影口碑內容或許是製勝原因之一。不少媒體在進行觀影后都表示內容“比想象中好看”。2018年《熊出沒5》票房大獲全勝時,華強方特動漫總經理尚琳琳將原因歸結於電影技術與故事的“每年都有進步”,《熊出沒》系列作為成年人眼中區別不大的“兒童特供片”,在試圖自我優化。這或許也是《喜洋洋與灰太狼》系列走向衰敗之時,《熊出沒》系列卻蒸蒸日上的原因。

在票房紅利背後,《熊出沒》系列更大的煉金場在於主題樂園。據了解,華強方特每年約90%的收入都來自主題樂園,而動漫內容收入以及文化衍生品的收入僅佔10%左右。媒體報導,2018年5月《熊出沒》系列的授權產品全年總銷售額已突破25億。2018年第三季財報顯示,華強方特在全國16城建設了25座主題樂園。

國內能構建《熊出沒》系列這樣完整的內容產業鏈的動畫IP並不多,憑借線上大面積的內容覆蓋與內容更新為票房收入、線下實景樂圈提供保證,垂直兒童市場,拿下了穩固的份額。而其他無認知基礎的動畫作品很難在市場站住腳跟,除了前兩年的《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國產動畫電影成功的案例並不多。屢戰屢敗的追光動畫,今年與華納兄弟合作,推出《白蛇》獲得關注,但此後能否強化品牌完成變現還有待觀察;光線傳媒旗下的彩條屋,參與了《昨日青空》《大世界》《大護法》等電影的出品,雖然口碑崛起,但成人動畫電影,口碑無法完全置換票房。

春節檔之中,公眾無法憑借《熊出沒》系列來判斷國產動畫電影市場如何,但顯然大人們願意為孩童留下一點空間,這空間能不能成為一個基點,發展成一個龐大、堅固、族群多樣的內容領域尚不可知,但是它在逐漸壯大。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