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天蕁麻疹愛搗蛋,小心9大地雷

秋老虎來報到,竟然蕁麻疹也來湊熱鬧!蕁麻疹一發作,慘劇發生,除了會有強烈的紅腫癢之外,甚至常常半夜發作,根本無法入睡。嚴重還會產生吞嚥困難、眼皮嘴唇腫脹等癥狀。醫師表示,有9大原因會誘發蕁麻疹,至於夜晚特別容易發作瘙癢,拚命抓,愈抓愈厲害,則是和C纖維有關。

秋天早晚溫差大、皮膚極度敏感容易誘發蕁麻疹

時序進入秋天之後,氣濕度開始降低,肌膚無法及時調節適應濕度的變化,而東北季風增強,早晚溫差大,皮膚黏膜水分被快速蒸散,變得極度敏感,若遇到促發因子,很容易就誘發蕁麻疹。

誘發蕁麻疹發作9大危險因子

誘發蕁麻疹發作的危險因子有很多,主要是這一些原因會透過不同機轉活化肥大細胞,其產生組織胺而形成過敏反應形成蕁麻疹。新發生的蕁麻疹較容易找到原因,常見的原因總括有以下9種:

(1)感染:包含病毒及細菌感染時,經由免疫複合體引發的免疫反應,尤其在幼兒80%的蕁麻疹是與此類感染相關。而寄生蟲感染時也會發生,尤其是合併有明顯的嗜酸性白血球增多時。

(2)藥物: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磺胺類藥物、盤尼西林類等抗生素、抗癲癇葯、降尿酸葯及麻醉藥物等都有可能,任何使用8週內的藥品都需考慮進去。

(3)食物:兒童容易對奶、蛋、花生、大豆、小麥等過敏,成人則容易對蝦、蟹、海鮮及堅果等過敏。少數患者則是對食品添加物過敏。

(4)蚊蟲叮咬:膜翅目(蜜蜂、螞蟻等)、錐蝽(俗稱接吻蟲)、臭蟲、跳蚤、蟎蟲等的叮咬,都會引起過敏反應,並可能持續數週。

(5)吸入性物質:如花粉、塵蟎蟑螂及其排泄物、黴菌孢子、動物皮屑等,都是台灣常見的過敏原。

(6)接觸性物質:包括金屬類的鎳、鉻,染髮劑等化學物質,手套使用的乳膠等,都可以引發過敏。

(7)物理性原因:包括機械性刺激、溫度刺激、日光性及水因性等,則是慢性蕁麻疹常見原因。

(8)心理性原因:慢性蕁麻疹的誘發與壓力有關。

(9)自發性:多數蕁麻疹原因不明,急性有50%找不到原因,而慢性的則更難找到,則歸屬在此項。

避免蕁麻疹複發遠離危險因子

預防勝於治療!日常預防蕁麻疹複發有以下建議,已經知道原因的患者,必須針對過敏原做預防。食物過敏者,建議完全避開致敏食物,慢性蕁麻疹最好別碰加工醃漬食品、淤酒及辛辣的食物。而藥物過敏者,應向醫師或藥師顧問,確認致敏藥物,在健保卡上做註記,避免再使用到相同藥物。到戶外時,應避免極端氣候,遇烈日強風應有保護措施;季節性過敏者,需因應植物花期變化,此多為遺傳體質,所幸會隨年齡增長而減緩;郊外的蚊蟲較多,衣物應著大自然色系,以避免叮咬。另外,要避免接觸化學物質,及鎳、鉻等金屬類,也要抒解身心壓力,避免搔抓,減少皮膚的刺激。

發生劇癢時,可以冷水緩衝或用冰涼的毛巾鎮靜一下皮膚。有些人覺得燙一燙皮膚就不癢了,殊不知是痛覺的訊號大過癢的感覺,只能得到短暫的快感,而燙傷後的皮膚更為敏感,下一波發作將會更惱人!建議務必配合國外的復噠安蘇治療,才是攻克蕁麻疹的完善做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